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方案;6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201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将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值得期待。
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依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离不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如果你正在上网,请点击www.hinature.cn,想想自己能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
请精打细算你的碳排放量,因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在拯救高烧不退的地球。
随着节能减排成为舆论的热点,一种“碳排放计算器”软件也在写字楼里流行起来。它可以用简单的计算方式,帮助人们了解起居、出行、购物等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状况。
为什么要算碳的排放量?碳排放是指在能源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直以来,我们只把二氧化碳定义为“废气”,而不是“毒气”,可是最近我们知道了,它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呼吸、取暖、汽车尾气、乘坐飞机、用电等等,据测算中国家庭的年平均碳排放量约为2.7吨。这意味着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于是,“用行动减缓气候变化”成为最新时尚,开始冲击民众的生活与消费观念。
乐活:一种积极的
生活态度
文凡今年29岁,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后回国,在南京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收入不菲,住在一个高档小区内。
文凡家的客厅地板是一种树皮制成的,这种树的树皮可以再生,树皮被剥去后,树并不会死亡;她家书房的地板是用竹子制成的,竹子生长得极快,砍掉后不久,就会长出新竹子;她家的桌子和柜子是用粉碎后的葵花子壳制成的;文凡没有私家车,每天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文凡和丈夫通过绕着小区快走的方式锻炼身体;为了节水省电,文凡每晚睡觉前都把所有水龙头拧紧,将插头拔出插座。文凡说,这就是她的“乐活生活”。
2006年底以来,一个新兴的名词“乐活族”,正在讲究时尚和环保的人群中蔓延。要说控制个人碳排放,乐活族追求的生活理念是近乎完美的。
乐活族是一个新新族群。乐活的英文全称——Lifestyle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ility,直译过来就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的缩写“LOHAS”——就是乐活。
他们吃有机的、天然食品,买当季蔬菜水果,避免过多的农药和化学肥料,购买本地食物,降低运送燃料和多余包装;他们穿衣简单朴素,衣料多选择棉、麻等自然质地,也没有过多的色彩,最好没有进行过工业加工或染色,并且减少衣服干洗的次数,因为化学溶剂对环境有害;他们出行尽量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增加运动量;能不买车就不买车,一定要买,则买混合动力的新型燃料车,还要定期保养,达到车子最佳性能又不浪费油;他们甚至热衷于使用二手货。LOHAS这个概念的出现,无形中给既要享受现代技术生活又要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倾向下了定义。
据统计,在西方都市社会,“乐活族”已超过一亿。当下的美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乐活族。在欧洲每三个人中有一个。而在中国,他们也正迅速壮大,网络上我们随处可见他们的群落和宣言。“乐活族”大多是白领,但文凡并不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乐活’”。“乐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做营业员的阿敏以前没听说过“乐活族”,可她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乐活族”:她非常节约用电,她在买家电时会仔细对比挑选,节能是第一选择;早就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她还非常节约用水,家里自动洗衣机里换下来的3趟水,都会被她合理有效地再次利用;还选择有节水功能的马桶;去超市买东西少用塑料袋,家里所有的塑料袋统统收起来做垃圾袋备用,垃圾尽量分类。
购物:给自己
定一个原则
“乐活族”也许是新新族群,但“乐活行为”已如星星之火。
朋友小卢告诉记者,去年他把买回的二手房全面改造了——墙体装上了隔热保温材料,窗户换成双层真空隔音玻璃,结果,整个冬季,他几乎不用暖气,家里还很暖和,省掉了不少空调费。
其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是0.1度电,生产每只塑料袋、每双鞋子所要消耗的能源含量,也是可以计算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透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产品中,包括牙膏、鞋子、皮包、矿泉水在内,分析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人们了解各种产品的能源含量,知道什么样的产品节能,就能选择更环保的产品,减少能源的浪费,又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你知道吗?从碳排放的角度说,矿泉水的“污染”是自来水的一万倍。矿泉水本是非常清洁的,但把它从很深的地下取出来,然后要经过一系列加工、运输、销售以及空瓶回收,还要算上各种包装,瓶子、易拉罐、纸箱、塑料袋等等,所耗费的资源和能源非常之多。这样算下来,喝矿泉水产生的碳排放可就太多太多了。
所以想减少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购物要有“原则”: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因为用来培育非季节性作物的温室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因为包装的过程中消耗了较少的能量,还减少了垃圾;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因为外地产品在运输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购买再循环材料制造的产品。
绿游:我们一起来承诺
“出去旅游我尽量坐公交车,或者和别人拼车;住旅馆一定用自己的洗漱用具,坚决不用一次性洗漱东西;山上的垃圾不仅自己不扔,别人丢下的我能捡多少就顺手捡多少;不止旅行结束,平时我就会多养绿色植物。”23岁的王益供职于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她“五一”去了苏州和杭州享受假期。与以往的度假不同,出发前她先和同伴一起在网络上做出自己的“绿游承诺”。
五一黄金周前夕,一个名为“绿游”的网络平台正式开通。网站呼吁全国游客做个“绿客”,留住美好自然。任何网民只要在网站的中国地图上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并在线做出自己的“绿游”承诺,著名的国际环保机构“保护国际”就将捐出0.5元钱,用于种树。
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使它转化成氧气,可以平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弱温室效应。而且有2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森林面积减少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的,这是全世界所有车辆排放的两倍!“保护国际”组织就致力于通过种植健康多样的森林,恢复天然植被,缓解气候变化。“保护国际”采用碳计算器计算出此次“绿游”网站新闻发布会的碳排放总量为4280.2kg,并承诺将在中国西南山地以多重效益造林的方式种植32棵树,抵消本次活动的碳排放。
“绿游”要承诺的内容包括:“我会选择提供环保信息的景区、旅行社、旅馆和导游;我将计算我的碳排放并尽量选择用低碳的方式旅行;我一定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我会支持购买当地生产的工艺品和食品;我会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一定不随意丢垃圾和电池,并减少使用洗涤剂”等。
“绿游”的号召发出至今,已经有1600多人上线做出了承诺。
北京大学教授、“保护国际”中国代表吕植说:全球气候变暖,和我们每个人的旅行方式也有关系,这不仅仅是关系北极熊和企鹅生存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