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断上涨
前景相当看好
在伦敦,有不少专门从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公司。在这些公司大厅液晶屏上,不断更新的数字显示着世界各地统计出来的碳排放最新数据。
今年6月,法国从中国购买了36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容量
在欧洲,企业可以通过买卖二氧化碳排放量信用配额来实现排放达标的目标。碳排放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化的交易。在伦敦金融城,除了股票、
窗体顶端
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外,还有不少专门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
交易价格逐年上升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英国就自发建立了碳交易体系。另外,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0多家企业致力于研发有助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虽然在伦敦没有一所类似股票交易所的碳交易所,但是这些大大小小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企业却早就联合在一起了。
同这些公司接触并不困难,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电话查号台,人们都能联系到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如果某家企业的排放量超出获得的配额,他们只要通过这些碳交易市场网络,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配额没有用完的“较清洁”企业,并购买额外的配额。
和其他的交易所相比,这些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在工作环境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公司大厅的墙壁上,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液晶屏上的数字不断地跳跃变换,上面显示着世界各地统计出来的碳排放最新数据、各地碳排放量最高和最低的企业名称、目前每吨碳排放的价格等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碳排放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06年交割的碳排放价格约为每吨16.50欧元(约合人民币165元),而2007年交割的碳排放价格则为17欧元。
除英国外,欧洲各国目前都有活跃的碳排放交易市场。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首先开始碳交易时,碳排放的价格为每吨5欧元左右,此后开始上扬。2004年达到6欧元,到2006年4月上旬,每吨价格超过了31欧元。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
中国企业从中获益
国际碳排放交易给中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了资金和技术。2007年5月,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由《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准减排证书,从而获得110万吨碳签发量。按目前欧盟碳交易市场上每吨减排量10欧元左右的价格计算,企业能获得1亿多元人民币。
厄奇是英国一家投资公司旗下的英国机会基金经理,他告诉记者,出售多余的碳额度的机会正激励着泰国、中国、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能通过环保的生产方式满足大幅增加的碳需求,就能获得“经核准的减排量”信用额度作为奖励,也促使企业采用更清洁的技术生产能源。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减排额度每年约3亿吨左右,约占全球碳市场总成交量的20%,其中的60%由中国提供。
记者了解到,英国机会基金总投资额为1.12亿英镑,其中排放贸易是该基金持仓量的最大股票之一,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近5%。厄奇说:“目前,从事碳排放贸易的从业者很多都是曾在股票或期货交易所获得专业证书的人士,还有一些是从事环保问题研究的专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碳排放贸易的前景相当好。”厄奇对记者说,“这主要是得益于欧洲的碳排放交易计划。该计划的第一阶段始于2005年;计划的第二阶段将于2008至2012年间实施,在这个阶段里,分配给各国的碳信用额度将进一步削减。当发达国家越来越难达到规定的排放目标时,许多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就可以把储备的额外信用额度转售出去。”
厄奇认为,碳排放交易在未来3年内将大幅增长。在欧洲,从现在至2012年,碳排放价格将维持在12至15欧元之间。如果是这样,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将会为投资者赚上一笔不小的利润。
新闻链接:《京都议定书》催生碳交易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成为资产,具有经济价值,都是因为10年前《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资产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由于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导致了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
另一方面,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中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碳交易市场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