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碳交易的发展之路 >> 新闻资讯 >> 
 
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标签
时间:2008-05-23  来源:  作者: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低碳经济成为与会各领域人士共同关注的高频词。此前,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信息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话题中。

  理论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整体经济的素质和竞争力。现实中,年初持续多日的低温冰冻灾害,使南方诸多中心城市受到重创,也令更多普通大众意识到了由于城市排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从而对人类生存构成了致命威胁。

  人们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网友开始统计自己的碳足迹;商家、企业们推出了碳中和补偿计划,来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一些国际规格的论坛上,有国家政要为碳减排碳责任大声呼吁。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在年初开始了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企业已接受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革命,正在我国进行。

    低碳理念日益渗透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之所以受到世界性的关注,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们已经认定,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二氧化碳高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因此,发展低碳能源以取代高碳能源,进而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我国近年越来越关注走适合于本国发展现状的低碳经济之路。20079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向与会各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中国要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同年12月,联合国巴厘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大会期间,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在5年内实现节能20%%的目标。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低碳经济理念正在日益渗透。

    为节能减排提供新思路

  目前我国能源资源严重短缺,50%的石油靠进口,石油、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4.1%。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它既是高能耗、高污染大户,更是高碳排放重点行业。仅就机动车而言,到2007年底,已达到1.598亿辆;机动车船和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润滑油达600万吨左右,而且这两项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国家对此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将这一指标作为重要的综合考核指标之一,逐年进行考核。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有专家指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现在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相当脆弱,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的理念从经济形态的高度为节能减排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寻求实现低碳的发展途径

  今年初我国南方城市遭遇的冰冻灾害,尽管损失惨重,却不仅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们的群策群力,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灾害,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息息相关。

  联合国自然基金会统计表明,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个和27个增加到54个和85个。到2006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3.6%,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行的过程中,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75%左右。

  在各大城市中,建筑和交通是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70亿平方米,且以每年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截至20076月已超1.5亿辆。另外,当前城镇人均能耗约为农村的3倍多,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了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人们应该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就是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基本得到全球认同的观点是,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认为是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任何一个单独国家、任何一个单独系统也是不可能做成的。因此,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协作,还需要每个企业的自觉参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上,从宏观上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比如与公众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的汽车,零排放汽车氢动力汽车等概念目前就很受车友追捧。有专家指出,在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的情况下,减轻环境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发环保节能或不用化石燃料的汽车。

  在微观层面上,应特别强调公众接受低碳经济观念的重要性。尽管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究竟有多少,还很难说。但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没有完全弄清真相之前,还是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善待地球。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标签 的资料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