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工业发达国家到2012年至少减少50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据预计,其中至少有25亿吨的减排量需求无法被满足,需要其他国家的协助。碳减排市场无疑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根据挪威的点碳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市场上的碳额度价格由04年12月的每顿8.47欧元上涨至07年12月22.86欧元,交易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CDM 2006年8月的简报:「2006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量为6.84亿吨二氧化碳,超过2005年同期的5倍,约占05年碳交易量的85%。上半年的碳交易额度约为120亿欧元(约15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2005年的全年碳交易额。」由此可见,全球碳交易市场正值蓬勃发展之时,碳减排的压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无限商机。
碳金融悄然而至
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中国碳排放市场备受瞩目。点碳咨询公司2007年10月份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最适宜发展碳减排项目的国家,其次是印度和智利,事实上,欧洲和日本的碳基金正在激烈地争夺中国的碳排放权。根据CDM规则估算,以目前中国每吨CER 7到8欧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碳交易潜力达数十亿欧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
这边厢,中国企业还在适应这种新型的赚钱模式;那边厢,国际金融机构早已耐不住性子,急切在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温室气体减排全球交易组建成了一个特殊的碳金融市场,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期权期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