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政府以高溢价向国际水务巨头出让水业资产的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公众将要长期为高额水价买单、本土水务企业被边缘化,以及影响中国未来的“水危机”。
当青岛部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时,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责任方,双双陷入沉默;当外资高溢价竞买国内水务资产,公众利益是否因此受损争论不休时,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当事企业,依然没有勇气将幕后条款公之于众。
外资到底看中了中国水务什么?外资进入在多大程度上推高了中国水价?中资水务为何接连败北?这些疑问将随着记者的调查而云开雾散。
水务改革进行多年,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目前看来,在强大的外来资本面前,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为公众谋利的声音逐渐微弱。当地有关政府部门的利益和企业利益得到短暂满足的同时,公众利益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然而,如何达到利益的平衡点,将影响水业改革的走向和未来。
一线调查
外资水务卷入青岛“排污”风波
2007年,两家来自法国的企业格外引人注目。除法国达能集团与娃哈哈的纠纷外,全球最大的水务集团法国威立雅,先后以高溢价收购了海口、兰州、天津水务集团的近50%股权,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务资产是否是一场阴谋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然而,在2007年7月间,威立雅旗下的青岛威立雅水务运营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威立雅”)被曝出涉嫌向自来水管道排放污水,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了震动。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威立雅负责运营的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配套项目。其母公司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全球500强企业)是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环境服务提供商,有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丰富的污水处理经验。这家外资企业是如何卷入这场污染风波的呢?
内资何为?
2007年11月记者采访调查期间,曾在多位国内水务企业负责人办公室见到一份几乎相同内容的《中国水业产业地图》。在这样的地图上,国内水务企业不但标注自己的项目分布状况,而且特别标注外资水务企业的项目分布状况,以“日日引以为戒”。
在严格意义上,“外资”与“内资”只能算相对概念,边界模糊。比如法国威立雅,其在中国市场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当地城市自来水公司合资。依股权结构和运营管理方式的不同,合资公司又有诸多区别。特许经营合同的签约方是此合资公司,而非外资独资公司。但是,在资本单纯来自国内的水务企业看来,那些有外资投资者参股的企业都应属于外资企业。
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外资与内资在城市水务领域的具体区别何在呢?记者意欲求证的各方人士并没有一致的答案。除了已经产生明显效应的“金融资本”,计为“差异”的因素可列举如下:城市饮用水系统的装备设施、工程方案、管网建设、管理技术,以及污泥处理、城市工业水务、中水再利用等“大水务”的多个方面。相较而言,国外资本多为“百年老店”,成熟的经验、管理人才的培训机制已都形成了比较优势。
有无差异、差异多大,并未对内外资本寻求迅速扩张的各自努力造成障碍。“内外资现在主要是分蛋糕,还不到抢蛋糕的阶段。”10月间,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是分析。
中国城市水务市场首先是一个大蛋糕。11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公布。《规划》提出,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政府规划的全国环境保护总投资将达13750亿元。
2002年中国城市水务改革之初,世界银行就曾预计,“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巨大,投资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此时,国家规划确认了这一预计,乐观情绪立时在市场蔓延。
《规划》还表示,“十一五”期间,预计可征收排污费750亿元用于污染治理。此规划有充分实证论据。11月22日,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宋兰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600个大中城市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原因主要是水质污染严重。这些城市“虽然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但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5.67%”。此外,“还有24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至少有30多个城市约50多座污处厂运行负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没有运行。特别是县城污水处理率仅为13.63%。”
根据城市水务市场“污水处理费和污水处理率成正比”的行业规律,“十一五”期间,仅城市污水处理就足以形成一个巨大市场——目前,污水处理费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征,价格不断上扬。因此,纵然法国威力雅宣布其“已经在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19个拥有正在运营的项目”,纵然国内企业的《中国水业产业地图》已被标注得密密麻麻,但城市水务的“蛋糕”尚未到分割殆尽的地步,国内资本远未到“生死存亡”关头。
A股上市公司首创股份是国内资本竞争城市水务市场的领跑者,也是环境服务业商会的“副会长单位”。根据记者查阅到的《首创股份2007半年度报表》,2007年上半年,首创股份“污水处理”营业利润约1.23亿元,毛利率47.13%,比上年同期增加1.99个百分点;“自来水生产销售”营业利润约0.4亿元,毛利率18.65%,比上年同期减少0.62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首创股份来自城市水务的营业利润共约1.63亿元。相较而言,同时期,首创股份“起家”资产——京通快速路为其实现通行费营业收入约为0.75亿元。
对于“自来水生产销售收入的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上述半年度报表认为,原因在于,水价偏低,售水量、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产销差率偏高等。首创股份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而不是外资或其他资本对市场份额的挤压。城市水务市场的特殊性使得水务企业间的正面交锋并未真正开始。
产业时代
“中国水业进入产业时代。”在那篇著名的分析文章《中国城市水业的性质和产业链演变》中,文章作者、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作出如是论断。2007年,他被延请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并兼任秘书长。
上述文章发表的时间是2000年。彼时,“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制约城市生产、生活根本的水务出现两大改革动机:城市化快速发展造成巨大水务投资需求,水务行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大战略下推出的特许经营制度,促使城市水务从政府福利体系中逐步剥离,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建设部的已有规划方案中,完整的城市水务产业链包括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国内水务公司以完整的水务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
在记者取得的法国威立雅内部培训资料上,关于城市水务产业化有如下文字:“在所投资城市做从水源、制水、供水到污水处理的整体服务提供商,发展水务经营一体化。”“通过整合一定区域内从水源、输水管线、进水厂、配水管线、输水管线到终端用户,再到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排水收集、污水处理厂的整个水务服务链,争取在局部城市完成城市供排水的整合优化和集中。这有助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从而减低交易成本,从水源到排水的每一个环节,为提升水价留出足够空间。”
资本金融化
“首创股份自身没有一个人从事过水务,更不用说管理过水厂,前期公司甚至连做水务的人都招聘不来。首创股份把自身定位为合作者的角色,优势在资本运作。”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曾经在职工大会上发表新年演讲时说。
城市水务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单个项目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特别是进入水务产业化时期,资本要求更高。“显然这个行业不适合规模小的企业介入,但也不适合热钱投入”,傅涛博士向记者分析说,水务行业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回报,期望短期内获得像炒股票、炒房地产那样的高额回报,根本不可能。水务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运作,除了理念、文化等软实力,“硬性的方面就是必须克服资本瓶颈,没有资本,企业做大做强难以想像。”
2004年年中,国家启动全面的投资体制改革,城市水务市场出现两个方向性转变。第一,政府对资金需求逐渐走向理性,使资本在城市水务市场中的权重逐步减少,政府资金效率也得到大幅提高;第二,国家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水业特征的金融工具。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城市发展部项目经理威廉·金德认为,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容量巨大,有超万亿的可预期市场,只要有充足的前期资金,不必担心没有市场盈利;水务行业很少受国家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收益相当稳定;另外,“水务现金流特别好”。这三方面决定了水务行业风险很低,“适合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的介入。”
“国家开发银行对水务企业的授信额度也有进一步加大的空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马宏韬博士认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金融街支行一位信贷工作人员则向本报记者透露,事实上,国内大型水务企业因为资本雄厚,与各商业银行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时“非常优惠,往往下浮到国家政策允许的极限”。
“我们在认真考虑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因为再融资要与上市公司债务相匹配,首创股份可以根据水务业务发展情况优先考虑发行可转债。”10月间,记者就“水务企业金融工具怎样创新”采访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时,他如此表示。
外资水务企业对金融工具创新早有成功经验。在法国本土,法国威立雅所运作的城市水务项目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建立产业基金来融资发展。“但事实上中国还没有放开这个市场。”威立雅水务(中国)华南区代表处爱德维(音)对本报记者说。
“法国威立雅重申环境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运营管理为杠杆的支点,在中国水业市场频频撬起财务投资人的资金,成功扩展其水业市场,在深圳、常州和昆明获得成功,向城市水业证明并非只有资金才能作为产业的龙头。”11月下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傅涛有此番言论。不知这将成为城市水务的“市场预言”,还是国内资本的“盛世危言”。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