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膜分离技术 >> 

用膜技术提高和保障饮用水生物安全性

时间:2008-07-30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李星,杨艳玲,李圭白

    近些年来,膜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膜滤对各种水介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高效截留效能,是已有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所无法比拟的。致病微生物的粒径都在几十纳米到几百微米之间,因此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就有可能将水中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完全截留,最大程度地保障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一般可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膜材料有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纳滤膜的孔径为1纳米左右,可以完全去除各种病原微生物。超滤膜的孔径为数纳米,也几乎能完全去除包括两虫、水蚤、藻类、红虫等,以及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超滤出水的微生物学指标已能达到新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微滤膜的孔径仅为数百纳米,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和细菌。

    在水质生物稳定性方面,工艺中可以设置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采用粉末活性炭能充分发挥其吸附容量,并且在炭表面还能生长生物膜,发挥生物降解作用,构成高效的超滤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包括AOCBDOE在内的有机物。由于工艺的后续有超滤膜,所以不会出现微生物和活性炭泄露现象,很好地解决了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的问题,充分保障了出水的生物稳定性。

    目前我国选择超滤膜去除水中微生物比较经济、合理。超滤与其它预处理技术的组合,可以充分保障超滤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可以去除更多种类的污染物,全面提高和改善饮用水水质。采用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滤和安全消毒的处理单元,形成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对于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浊质等都具有多级屏障功能;各处理单元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效应,使其含量得到逐级削减,减少超滤的负荷,增加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