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是近40年来迅速崛起的1项高新技术, 已发展成产业化的高效节能分离过程和先进的单元操作过程。目前已经成熟和不断研发出来的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渗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无机膜等技术正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坏保、能源、电子等行业中,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它将对21世纪的工业技术改造,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微滤技术
微滤是所有膜过程中应用最普遍,总销售额最大的1项技术, 主要用于制药行业的过滤除菌;高纯水的制备是目前微滤技术应用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在食品工业的许多领域已实现工业化,可用于明胶和葡萄糖的澄清;替代传统的硅藻土过滤果汁,效果与超滤相同;还可回收啤酒渣和白啤除菌。在饮用水生产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市场。可用于除去城市污水病毒,费用低于超滤。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如从颜料中分离溶剂,从含油废水中去除难处理的颗粒,从电镀废水中除去有毒的重金属如镉、汞等。燃料工业可用于除油品的蜡和沥青质。此外,随着生物技术工业的发展,用来浓缩和分离发酵液中的生物产品,微滤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大
二、超滤技术
1.工业废水处理 超滤技术可用于回收电泳涂漆废水中的涂料,现已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电泳涂漆自动化流水线上。大型厂超滤设备膜面积达150平方米, 渗透流率为3平方立米/h。现普遍用于金属加工、罐头听生产工业的含油废水处理, 其他领域的含油废水处理过程正在开拓。还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上浆材料PVA 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其大型厂超滤设备膜面积达10000平方米,处理量为60立方立米/h。 普遍用于胶粘剂工业中废液的处理,浓缩并回收其中的笨乙烯、丁二烯、PVC等胶乳。在日本等国的某些造纸厂工业废液已采用超滤技术处理。在采矿及冶金工业中处理酸性矿物排出液,其渗透液可循环使用,浓缩液中可回收有用物质,超滤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2.城市污水处理 超滤技术已用于城市及家庭污水处理。在新建的500 户以上大的住宅楼有可能实现小规模的水循环,即用超滤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冲洗厕所等,可减少家庭用水的40%。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生产和医药工业用水过程已广泛应用超滤技术,其主要采用中空纤维组件,膜渗透梳率大,能耗低。
3.食品和医药工业 乳清超滤回收其中的蛋白质,是乳品工业中应用最大的一个领域,每年以20%的速率增长,其中大的超滤组件膜面积达1800平方米。牛奶经超滤可增加奶酪得率,该工艺正逐步取代传统工艺,将有很大经济效益。国外广泛采用超滤技术澄清果汁,我国尚未普及。超滤用于屠宰动物血液成分回收将具有很大的市场,技术上也是可行。另外,超滤已用于植物蛋白回收,将推广至海藻等浮游生物蛋白的回收。在医药和葡萄糖生产厂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浓缩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超滤具有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及回收率高的优点,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随基因工程技术产业的增长而增长。超滤技术已广泛用于浓缩葡萄糖氧化酶、胰蛋白酶、凝乳酶、果胶酶激素的提取,还用于浓缩以基因工程菌生产的新物质,如干扰素、生长激素、人血液中胰岛素提取血清白蛋白。
三、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已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及物料预浓缩的最经济手段,而且随着性能优良的反渗透膜及膜组件的工业化,反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脱盐放大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冶金和环保等领域。随着该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反渗透技术将成为21世纪解决缺水地区饮用水的主要手段。反渗透技术还可用于城市废水处理、半导体及医药用水、发电厂和公用事业及冷凝塔泄料再循环。现正在开发反渗透技术在化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用水的生产和再利用,废液处理,水、有机液体的分离,电镀漂洗水再利用和金属回收。食品工业正用反渗透技术开发奶品加工、糖液浓缩、果汁和乳品加工、废水处理、生产低度酒和啤酒。
四、纳滤技术
纳滤是在反渗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虽然市场开拓的历史仅有10 多年,但它在水软化,抗生素、多糖、染料等的纯化分离和浓缩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沉淀、蒸发和pH调节等工艺,成为生物制药和精细化工的重要高效节能单元操作。用纳滤膜可去除水中三卤甲烷(THM)的前驱物, 以防止水中THM的生成。在食品工业中,日本已用于乳清浓缩,可将除盐、 除乳糖和蛋白质浓缩同时进行,并已达到工业化水平。还可用于食品脱色、氨某酸分离、多肽的纯化及浓缩。在废水处理方面,用纳滤膜对木材制浆碱萃取阶段所形成的废液进行脱色,脱色率达98%以上。用纳滤膜还可从酸性溶液中分离金属硫酸盐和硝酸盐,其中对硫酸镍的截留率可达95%。
五、渗析和电渗析技术
渗析也称透析,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膜现象。渗析技术主要用于脱除溶液中的低分子组分,如从血清蛋白和疫苗中脱除盐和其他小分子溶质。虽然渗析技术一度由于超滤技术的发展而被取代,但近年来随着人工肾的开发而得到广泛的重用,成为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于从肾衰竭或尿毒症患者血液中脱除代谢产物,每年拯救近百万人的生命。
1.苦咸水脱盐 电渗析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广泛用于苦咸水脱盐,是电渗析最早、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估计年增长率将为 10%,最大设备产水量24000平方立米/d,前景极好。 现在日本几乎是唯一用该法生产食盐的国家,年产量超过35万t, 该法浓缩海水的浓度和质量均高于盐田法。锅炉及工业过程用初级纯水的制备,为电渗析第二大应用领域,估计年增长率为15 人
2.高纯水制备 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已实现工业化,还可用于半导体工业高纯水的制备,关键在于该过程的可靠性及膜电阻,增强隔板空间的导电性及减薄膜厚是未来研究方向。
3.污水处理 电镀工业漂洗水的回收是电渗析在废液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水和金属离子可达到全部循环使用,且回收液浓度可大大提高,缺点在于仅能回收离子组分。回收电泳涂漆漂洗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电渗析新的应用领域,研制耐高温、耐碱性的新型阴离子交换膜是问题关键。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也是前景较好的电渗析新的应用领域,降低造纸工业废水处理的成本,关键在于研制抗污染膜及设计新型组件。乙酸为糠醛生产中的副产品,经预处理的糠醛废水用电渗析回收乙酸,再将电渗析浓水萃取、精馏,可制得99%工业乙酸,电渗析淡水含酸量<0.02%,可安全排放,该项研究已达中试水平。
4.乳清脱盐 乳清处理量大,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及矿物质,采用电渗析部分脱盐可使其组成与人奶相近,用作婴儿食品。目前该应用已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为食品工业中的最大市场,年产脱盐乳糖超过15万t,前景广周。
5.甘露醇精制 从海带浸泡液中提取甘露醇,通常采用电渗析除盐精制。现已基本解决膜污染、膜堆堵塞、电极腐蚀、膜堆漏电、膜和隔板烧损等一系列问题。蛋白质溶液脱盐、代血浆脱盐是一个潜在的大规模工业过程,关键在于膜污染的解决。
六、气体膜分离技术
气体膜分离技术可广泛用于膜法提氢,膜法富氧、富氮,工业气体脱湿,天然气脱湿,提氦以及脱除有机蒸汽、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已成功和正在开发的工业应用领域有:
1.合成氨池放气中H(下标2)的回收 此技术现已成功,但应预先脱除可冷凝气体(H(下标2)O和NH(下标3))。炼油工业尾气中已成功地回收H(下标2)比,但其中可冷凝烃对膜是致命的。已成功用于气体膜分离技术调节合成气比例,但可冷凝的甲醇必须除去。
2.O(下标2)/N(下标2)富集 工业中可富集95%N(下标2)。 高选择性膜将改善膜法在空气富氮领域中的地位。家庭医用O(下标2)富集的工艺技术可行,市场上已有产品出售,只是市场太小。另外,对高温燃烧炉作为燃烧用的O(下标2)富集,应从经济上考虑,开发有合适的产率和选择性的下一代膜。对高纯O(下标2)(〉90%),目前的膜选择性太低,应开发分离系数≥6.0的膜。
3.酸性气体/碳氢化合物 已成功从生物气中回收CO(下标2),但可冷凝的有机物应预先除去,需合适的分离系数以保证产率。从EOR伴生气中回收C0(下标2)已成功,但可冷凝物应被除去,需具有合适的分离系数和抗塑性膜。从酸性气体中脱H(下标2)S没有现成的装置,但目前正在开发的膜可以应用。
七、渗透汽化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将对传统的蒸馏技术产生新的变革,它以溶解扩散的机理进行组分的传递,不受共沸体系影响,对共沸物的分离特别有效,主要用于有机溶剂脱水、水中少量溶剂的脱除和有机/有机混合物的脱除。80年代, 国外最先实现工业化,德国GFT公司的交联聚乙烯醇(PVA)膜,率先用于乙醇脱水,生产无水乙醇和异丙醇脱水等,现已建成100多个工厂,最大规模为15×10(上标4)L/d/。此外, 甲醇与MTBF的分离也接近工业化应用。随着渗透汽化技术的发展。其他应用也将快速增长,特别是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将作为某些精馏过程的替代和补充技术,在石化行业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八、无机膜
无机膜主要包括陶瓷膜、金属氧化物膜(如Υ-Al(下标2)O(下标3)、ZnO、TiO (下标2))和金属膜等,它适合在高压、高温、高粘度,高固体含量、 高氯化物含量和苛刻pH条件下使用。因此,它在石油化工、食品、冶金、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的无机膜经过5年的努力, 陶瓷微滤膜和超滤膜从无到有,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膜材料的技术指标和膜装置的规模与自控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今后我国的无机膜将在气体分离与净化,以及通过无机膜与其他工艺结合,改造传统工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以无机膜为核心的新集成应用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