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关注国内水资源 >> 现状讨论 >> 

采访水危机:开采真相的富矿

时间:2008-10-28 来源:人民网——《青年记者》 作者:卢 斌

苏珊·朗格说过,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远没有现实复杂。在我看来,新闻也是一样,我从不指望一篇报道可以穷尽事实。

  一个事件,一个选题,就像漂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大部分沉于水下。沃尔特·李普曼将报刊比喻为永不停息地搜寻广袤空间、绝不久留于一地的探照灯,但这盏探照灯通常只照亮了冰山海面上的部分。深度报道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让人知道水下还有东西,那个黑暗冰冷的空间里,蕴藏着真相的富矿。

  一

  南都“深度”将探照灯指向中国的水资源,缘自今年夏天的某个饭局。那时,无锡人民正在超市中抢水,昆明滇池管理局正与新华社打口水战。我们部门一堆人在饭桌前聊起各自家乡的水污染,提出是否可以做个中国十大湖泊的调查。后来,领导拍板,让喻尘做一个具体一点的策划。哪知这位老江湖野心勃勃,大笔一挥,策划不再限于湖泊,变成了“中国水危机”,全方位地呈现水环境面临的问题。事实证明,他的改动是正确的。

  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源头生态与滇池治污,这两个报道最大的挑战在于话题太老,相关报道很多,而关于滇池的更是成千上万、连篇累牍。如何写出新意?

  任务下达好几天,我迟迟没有出发,浏览了之前的几乎所有相关报道,查阅了大量资料。我发现,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关于长江源冰川退缩的报道不少,但没有一个是详尽具体的,被转载最多的一篇消息给出了退缩的数值,但竟然是一个专家对着照片估测的,而且冰川不是该专家的研究领域。

  我联系了一位国内知名冰川专家,有新闻称他今年刚去过三江源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他对我说,考察的结果媒体早已公布了。我希望能看看科考的报告,而不仅仅是媒体的消息。“我是陪记者上去的。”哪知他这样回答。

  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多年来一直在长江源区开展工作,近年每年都到源头冰川打桩做标记,测量冰川退缩的距离。我专程去了一趟深圳,向他们的成员请教,了解到,国家近年已拨巨资治理三江源生态,主要措施是针对过度放牧进行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但很多牧民反映他们的牲口远远不如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多,而生态退化这两年特别厉害。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