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球变暖使我国年降水量及年径流量向“南增北减”的不利趋势变化,南方地区突发性洪涝灾害事件可能增多,北方地区则可能变得更加干旱。经济和人口增长,河流开发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 不仅增加需水量,也加剧了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形成和水循环造成不利影响。近20年来海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已经减少了40%。未来我国水资源发展态势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米 ,其中约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又回到了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形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这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如果把淡水资源总量中那些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扣除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只有1.1万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约为
三是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上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总体来看,降水量越少的地区,年内集中程度越高;因此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总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的枯水。
四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总体上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
我国水资源的上述特点,使得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区域间水资源条件差异巨大,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控配置和节约保护任务艰巨。目前,全国669座城市中有2/3缺水,约110座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危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