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系统高效的水危机管控体系
现代社会对公共设施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力、煤气、交通、供水等等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发性的事故都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建立高效的包括水危机在内的公共危机管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应急预案。目前,我国在“非典”以后,各级政府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各种可能应急预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大多局限于划定标准、建立领导机构、规定各个部门的行动时间和工作内容等,缺乏详细的后勤保障等规定,可操作性不十分强;其次,建立应急常设机构,随着各种危机的到来,有必要设立常设的危机应急机构,对危机进行管理、研究,避免危机管控处于虚拟的状态;第三,建立综合性的应对公共危机的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是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核心,应该具有专门的危机管控能力,高效准确地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危机处理方式,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
(3)建立水危机预测预警体系
对水危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行水危机风险管理,如对于洪水的风险管理,对历史水文、气象等资料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洪水发生的频率、评估洪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建立洪水发生的频率和洪水灾害造成损失的数量关系,开展水文监测,如包括降雨、水位和流量等项目监测、测预报可能要发生的洪水,根据所制定洪灾危机管理规划提出防洪行动方案,并在发生灾害后对防洪减灾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洪灾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修改相应的办法和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建立预警体系,以便早日获得信息,做好各种准备。
(4)建立科学的水危机信息发布制度
水危机的发生具有“慢性”和“急性”两种基本形式。对于由于突发性污染导致的水危机,根据水危机的实际情况,及时通过手机、电视、报纸、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向民众通报,让民众及时得到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引发人心惶惶,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哈尔滨水危机”事件给人沉痛的消息,松花江污染发生后第一次发布的“虚假信息”诋毁了政府的形象,可喜的是政府立即进行了纠正,民众知道了真相,也容易和政府配合共同度过危机。建立系统的水危机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如发布什么水危机信息,如何进行发布,发布的级别等预先做出作出明确的规定,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相,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科学的阐释,引导群众舆论,给群众获取信息的快速通道,以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消除公众疑虑,建立民众度过水危机的“心理长城”。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