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关注国内水资源 >> 现状讨论 >> 

资源短缺型社会应该倡导“节水文化”

时间:2008-10-28 来源:资源网 作者:李德山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社会,在现阶段,树立节水意识尤其重要。节水文化是人们在使用、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水的精神诉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种强大动力。大家知道,文化的实质及核心就在于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习惯。节水文化也是如此,就社会和集体而言,它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熏陶、影响和规范,都自觉主动地去节约用水。就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而言,节水文化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使节约用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自觉,成为每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群体的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只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形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就会形成节水文化,形成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倡导节水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形势的必然要求。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工农业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是人民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基础性资源,水对人类社会的极其重要性,似乎怎么说都不过分。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可以说,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 

    倡导节水文化,并不仅仅因为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更因为节约用水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操守。一般说来,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国民都具有强烈的节水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形成了良好的节水文化。不管水资源是否丰富,他们都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也是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无论是节约型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先进的节水文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笔者以为,建设先进的节水文化,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只有当节水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我们才能够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资源短缺型社会应该倡导“节水文化”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