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关注国内水资源 >> 现状讨论 >> 

德国专家心系中国水资源保护

时间:2008-11-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白沙德是在北京林业局工作的一位德国专家。他在中国已经生活工作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山东的沂蒙山山区,北京的密云水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今天,我们就向听众介绍这位心系中国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德国专家,去听听他眼中这些年中国在这方面发生的变化。

白沙德的中国缘始于1977年,当时,他还在德国卡塞尔大学学习,一次偶然的学术考察机会,使得他在当年的秋天开始了他首次中国之旅。三周的时间里,白沙德随考察团到访了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方,参观了当地的水利设施。现在,白沙德回忆起来,当年中国并没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外国游客,开放程度和今天是无法相比的。他回忆说:”我们在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只碰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旅行团,一支来自德国的芭蕾舞团,他们都住在友谊宾馆。当时确实没有多少外国人。当时在北京只有两家大的饭店,友谊宾馆和北京饭店,这和今天是无法相比的。”

短暂的中国之行令白沙德对中国着了迷,回国完成学业后,在1982年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了中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然后开始以德国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一系列中德水资源合作项目,在过去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去过山东,又在北京安家落户,亲身体验到中国在这些年里的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时候,白沙德参与了中德两国政府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沂蒙山地区的一个水资源合作项目。据白沙德介绍,尽管当时中德双方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少合作经验,但是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他们从最初的3个县起步,最后实现了给该地区12个县将近100万农民解决了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问题。在为当地农户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的同时,白沙德和他的同事们还在当地推广果树种植,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多样化,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果树生长用水比其他农作物要低得多,由此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的水资源环境。他说:“我们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看到沂蒙山地区农民在地里种的是白薯、花生,如果水源多些,就种些玉米或者是小麦,还有一些当地政府支持种植的烟草,几乎没有任何的果树。这一山区可是种植水果的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我们尽力帮助当地人种植果树。现在,大家在那里已经可以看到品种多样的农作物,各种水果应有尽有,这已经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前生活困难的农民,现在他们在卖苹果、梨、大枣。由于当地的空气好,这些果品的质量也特别好,卖得也很好。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当地的农作物生产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多样化。”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