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关注国内水资源 >> 现状讨论 >> 

要像拯救经济一样拯救水资源

时间:2008-11-25 来源:人民网 作者:韦彩卉

黄河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了《2007年黄河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86亿吨,劣Ⅴ类水质占评价总河长的33.8%。

令人费解的是,治理水污染好像早已成为黄河沿线各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不,在网上搜索“黄河排污口”就会发现,前天某地为了治理污水投资了几千万,昨天某部门刚关闭当地的数个排污口,今天某地开建了数个排污口监控系统……口号喊得无比响亮,工作做得也像模像样,可到头来人们喝的依然是浑浊不堪的水,承受的依然是因为水污染引发绝症所带来的痛苦与绝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环保意识无法逃出GDP的“魔掌”。

“‘治水’的背后,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利益较量:一方是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一方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陕西省人大环资委主任钟高适曾如是说。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到底对水环境质量负什么责任,负到什么程度,行政不作为受到怎样的追究,规定都不具体。地方领导对水环境质量的责任与干部考核和使用没有真正挂起钩来,致使一些地区的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急功近利,导致污染防止规划不落实,措施不过硬。一些地方追求短期行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地方保护”,干扰职能部门执法。在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大开违法违规的“绿灯”,以放宽环保,求得“引资”,污染怎能不越治越重?

如此看来,GDP本位就是黄河乃至其他江河遭受污染的源头,如果基本意识没有形成,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到位,治理水污染终究只是一些人的口头工作,带来的后果无疑是全民之痛,子孙后代之痛。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当前,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拯救经济,如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减税机制;加快起草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方案等措施,旨在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对于形势比金融危机严峻得多的水资源问题,我们的各级政府能否拿出拯救经济的干劲来,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监督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地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