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CWs)系统处理污水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具有净化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等特点,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1-2]。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这些处理系统大多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为理论探讨或实验研究[3-6]。本文在论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类型、特点、构成及应用的基础上.指出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1
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根据污水在人工湿地中的流动方式可以把人工攫地划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相类似,废水从湿地表面流过。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低,去污能力有限,受气候影响较大,夏季会孽生蚊蝇、散发臭味;潜流型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的截留作用净化污水。国外所建成的人工湿地中,潜流型人工湿地占相当大的比例。如在新西兰使用的大约80个人工湿地系统中,裹面流湿地占45%,潜流型人工湿地占33%,混合型人工湿地占14%[7]。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大部分是潜流型湿地船[8-9]。
根据污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方向不同可将潜流型湿地系统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点[10]。
①水平潜流湿地系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因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而得名。它由一个或几个填料床组成,床体充填基质。与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是日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它的缺点是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
②垂直潜流湿地系统。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人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其缺点是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落干/淹水时间较长,控制相对复杂。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