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SBR工艺探讨 >> 

SBR工艺探讨

时间:2007-05-08 来源: 作者:

1 前言

  SBR法是通过时间上的安排,在一个池子内完成了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等一系列工艺过程,构成了一个周期。这种工艺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但是,这种工艺组合方式多变,加之应用时间较短,尚未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控制方法,因此制约着SBR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工程设计中的体会,对SBR法的工艺设计方法谈谈个人的见解。

2 SBR法的特点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化处理方法中的一种间歇运行的处理工艺。它具有以下特点:
  ·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设备少、节省投资。由于只有一个反应器,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其设备,一般情况不设调节池。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处理效率高。
  ·运行方式灵活,由于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内进行,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等不同状态下工作,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
  ·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
  ·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3 工作机理

3.1 生化处理过程
  污水分批注入反应池,然后按顺序进行反应、沉淀,处理水(上清液)分批排出,完成一个处理过程。
  进水初期,由于没有向系统供气,混合液中游离氧和残留在池内的游离氧首先被消耗,系统由缺氧状态转为厌氧状态。曝气初期,系统供氧不足,加之在静沉、排水、闲置阶段并未供氧,系统处于缺氧阶段。在曝气反应阶段,大量的氧气注入反应池(维持溶解氧在24mgl之间),系统处于好氧阶段。
  以上三个阶段间歇交替运行,按时间编程自动控制的周期循环往复,始终保持污泥的活性,充分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质高效吸附、降解等特点,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最佳效果。

3.2 生化处理机理
  SBR生化反应过程经历厌氧和好氧阶段,SBR反应池在非稳定条件下运行,池内生物相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有机物去除率很高。特别是在运行初期,反应池内氧浓度低,一些兼氧性细菌通过厌氧消化和不完全氧化,使污水中部分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物质。
  SBR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进水初期,池内残留的游离氧首先消耗,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供体,把池内残留的NON还原成氮气或供自身合成反应需要的有机氮。另一方面,由于进水期活性污泥对高浓度基质的吸附,并以聚物形式贮存起来,当反应液中有机物质去除达到部分硝化后,减少或停止向系统供氧,絮凝体形成菌胶团则可将进水期吸附贮存的碳源释放出来,使兼性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在SBR静沉、排水期间,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反硝化菌以内源碳作为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
  生物除磷的反应过程同样是在厌氧、好氧条件下进行的,积磷菌处于厌氧状态,将好氧阶段积聚的磷,一部分转化为细菌自身的合成能量,一部分在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磷酸盐。在好氧阶段,积磷菌大量的吸收污水的磷,使污水中的磷转化到污泥中,通过排泥达到除磷的目的。

4 工艺设计方法

  SBR法是在单一的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并使污水处理的单元操作以时间的形式连续地进行处理的方法。
  工序组成有:
  进水→曝气→沉淀→排水
4.1
各工序所需时间的计算
  SBR法的一个运行周期所需的时间就是上述工序所需时间的总和。
  各工序所需的时间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TTATsTD
  TFTN
  TsTDTTF式中:T-一个周期的所需时间
  TF-进水时间
  TA-曝气时间
  Ts-沉淀时间
  TD-排水时间
  N-每一个系列的反应池数量
4.1.1
进水时间TF
  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4.1.2
曝气时间TA
  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因为: BODSS负荷=Qs×Cse×CA×VkgBODkgSS.d
  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
     Cs-进水平均BODmgl
     CA-反应池内平均MLSS浓度(mgl
     V-反应池容积(m3
     e-曝气时间比
     enTA24
     n-周期数
     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由于
  QsV×1m×n
  1m-排出比
  则 BODSS负荷(LS)=n×Cse×m×CAkgBODkgSS.d
  将enTA24代人
  TA24×CsLs×m×CA
4.1.3
沉淀时间Ts
  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和MLSS浓度有关。由经验公式得出:
  当MLSS3000mgl
  Vmax7.4×104×t×CA1.7
  当MLSS3000mgl
  Vmax4.6×104×CA1.26
  式中 Vmax-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mh
     t-水温℃
     CA-开始沉降时的MLSS浓度(mgl
  沉淀时间TsH×(1m)+ε/Vmax
  式中:H-反应池水深(m
     1m-排出比
     ε-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m
     Vmax-活性污泥界面的初期沉降速度(mh
  TA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反应池的表面积有关,由于SBR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根据运行经验SVI一般在100mgl左右),且为静止沉淀,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
4.1.4
排水时间TD
  每一周期的排水时间可根据上清液排水装置的溢流负荷、排出比确定。通过增加排水装置的台数或扩大溢流负荷来缩短。反之,减少排水装置的台数,需将排水时间延长。
  排水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TDQ·TFqD式中:qD为滗水器的排水速度排水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会扰动泥层,降低出水质量。
4.1.5
排泥时间Tw
  排泥时间Tw根据每周期要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及排泥设备的速度。
  排水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TwQwqw
  式中:Qw-每周期要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w-排泥设备的排放速度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