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2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对SBR池容设计的各种方法作综合评价如下:
①
曝气时间内负荷法和动力学设计法所得池容明显偏大,停留时间过长,ΔH已超出允许范围,实际的MLSSmax仅为1508
mg/L和1655mg/L,要达到假定的活性污泥浓度必须使总污泥龄达30d左右,这样则污泥负荷过小,不利于除磷脱氮。故该两法若用于目前的设计,尚有待改进和完善,但其设想及动力学的理论原理和对SBR池容设计的进步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②
容积负荷法和总污泥负荷法实质上系属同一种方法,当采用相应参考文献中的设计参数时所得池容偏小、停留时间过短、ΔH也已超出允许范围;当负荷参数采用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的公式推算值时,则所得SBR池容趋于合理、偏差缩小,但仍然存有ΔH、Hmax等参数与沉降速度、沉淀面积及保护高度之间的关系相脱节的缺陷,最终将影响处理效果。
因此该两法宜谨慎采用,特别是对公式中的负荷参数应以通过计算代替假设,但对式(15)应进行修正,以与该两法的计算公式相适应。
③
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中所考虑的因素及出发点均与SBR反应池的功能特性密切结合,避免了前几种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通过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三个反应阶段所需反应历时及阶段污泥龄的校核计算(方法略)得三个阶段的反应历时分别为2.1、1.4、0.5h;所需污泥龄分别为5、8及10d。而本算例假定总污泥龄为15d,其SBR池容完全能满足进行除磷脱氮的需要,且维持了合理的负荷及活性污泥浓度。
④
从有关参数得知: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SBR池容合理;ΔH在允许范围内;MLSSmax=3235mg/L,在3000~4000mg/L之间;Ns=0.074kgBOD5/(kgMLSS·d),在0.06~0.10kgBOD5/(kgMLSS·d)范围内;Nn=0.013kgNH3-N/(kgMLSS·d),符合除磷脱氮负荷要求;MLSSmin=5269mg/L近似于6000mg/L;ΔV/V=38.6%≤40%,符合最佳充水比。
该法在所有设计参数中除SVI、ts、td按经验假定外,均依据进水水质由公式推算而得,不会产生与其他现行方法的矛盾。同时在推求池容过程中确定了SBR池的几何尺寸,这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电 话:(0571)88821434
88072824×6910
收稿日期:200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