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比较得出,不投加PAC的膜通量衰减指数要远高于投加PAC的膜通量衰减指数(压力为220kPa所对应的值除外);当PAC浓度为1.8g/L且在较高压力下,表现出较高的膜通量衰减指数,其他情况下的差别不明显;对于相同PAC投量(包括不投加PAC)而言,膜通量衰减指数随压力的变化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2
阻力分布?
表3、4分别为PAC浓度为0.6g/L和1.2g/L、在压力为100kPa及180kPa下的阻力分布。
由表3、4可见,投加PAC后污泥的过滤阻力分布与不加PAC时的过滤阻力分布相似,极化阻力或沉积层阻力占主导,并随过滤压力的增加而升高;不同之处在于投加PAC后的极化或沉积过滤阻力所占总阻力的比例明显下降,而膜的固有阻力所占总阻力的比例有较大提高,体现了膜污染防治的效果。
表3
PAC浓度为 | ||||||
项目 |
Rm |
Rp |
Ref |
Rc(=Rp+Ref) |
|
R |
100 kPa |
1.6E+11(18.0)1 |
6.81E+11(76.41)1 |
3.84E+10(4.31) |
7.2E+11(80.72) |
1.15E+10(1.29) |
8.91E+11(100) |
180 kPa |
1.79E+11(8.87) |
1.79E+12(88.4) |
2.0E+10(0.99) |
1.81E+12(89.39) |
3.52E+10(1.74) |
2.02E+12(100) |
注:括号内的值为占总阻力的百分比(%)。 |
表4 PAC浓度为 | ||||||
项目 |
Rm |
Rp |
Ref |
Rc(=Rp+Ref) |
|
R |
100 kPa |
1.53E+11(16.04)1〖〗 |
6.93E+11(72.55)1 |
4.83E+10(5.06) |
7.41E+11(77.61) |
6.07E+10(6.35) |
9.55E+11(100) |
180 kPa |
1.66E+11(9.73) |
1.46E+12(85.53) |
7.3E+10(4.29) |
1.53E+12(89.82) |
7.73E+9(0.45) |
1.7E+12(100) |
注:括号内的值为占总阻力的百分比(%)。 |
3
膜组件的运行情况
以上从过滤机理方面说明了其对膜污染的改善作用,现对实际运行的SMSBR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情况加以考察。?
由于采用小试装置,试验过程中搅拌装置、曝气装置和膜组件随SBR反应器的周期而交替使用,因此不便于全面考察膜分离的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同时,SMSBR中的膜过滤过程与连续流MBR中的膜过滤有很大差别(即在2h和1.5h内完成排水的过程),这就需要远大于连续流MBR的膜通量,且该过程也是对污泥的浓缩过程,因此污染速率更快。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抽吸排水过程属于恒流、死端过滤方式[过滤过程中膜通量基本保持在26L/(m2·h)],而抽吸压力随沉积污染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为此,一方面通过对料液的曝气和间断抽吸来防止膜污染的加剧,另一方面通过膜组件的(上下)机械运动来防止膜污染,从而实现了长期运行的目的。尽管未能定量描述这种机械运动对膜污染的影响,但却体现了通过膜组件的运动来防止膜污染的重要思想。膜组件在排水过程中实现机械运动并不困难,且由于排水时间并不长而不会产生太高的能耗,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更完善的试验装置来考察这种作用。
图4为投加PAC之前每天排水过程中的平均压力变化。?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