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城污水处理厂是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设施。该污水处理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96年12月破土动工,至1998年4月建成并投入设备调试及试运行,7月29日经北京市环保局验收后转入正常运转。近期排放污水量7
200m3/d,远期14
400m3/d。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医院污水,各自所占比例为81.5%、18.0%、0.5%,其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和油类等。设计进出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北京市综合废水排放二级标准)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项 目 |
COD |
BOD5 |
SS |
pH |
矿物油 |
进 水 |
350 |
250 |
220 |
6.5~8.5 |
5.8 |
出水 |
<50 |
<15 |
<30 |
6.0~8.5 |
<3 |
排放标准 |
60 |
20 |
50 |
6.0~8.5 |
4 |
1 工艺概况
1.1 工艺简介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通过方案筛选,我们选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简称CASS)。该工艺最早是美国川森维柔废水处理公司1975年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专利。为将该工艺引进、消化,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环保中心于1994年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北京航天城污水处理厂。
1.2 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如图1所示。污水中含有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漂浮物,经过格栅截留,除去上述污染物,防止后续处理构筑物管道、阀门和水泵机组堵塞。污水经集水池用潜污泵抽至沉砂池,在沉砂池中可除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污水经沉砂池后由配水管自流进入CASS池进行生物处理,出水达标后,部分用作农田灌溉或池塘补充水,剩余部分排放。
图1 北京航天城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数字的单位为m)
CASS池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它在SBR的基础上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器,曝气、沉淀、排水均在同一池子内周期性循环进行。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之间由隔墙隔开,污水由生物选择区通过隔墙下部进入主反应区,托动水层缓慢上升。整个CASS池平面24m×24m,主反应区和预反应区长度分别为19.25m和3.75m,宽度方向分4格,每格可独立运行,池深5m,有效水深4.5m(污泥区高1.3m,缓冲区高1.7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最小水深为1.34m,每周期排水比约为1/3,CASS反应池构造简图示于图2。
图2 CASS反应池构造简图
2 工程调试和试运行
污水处理厂调试及试运行是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检验污水处理厂前期设计、施工、安装等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设备安装完工后,按单体调试、局部联合调试和系统联合试运转三个步骤进行。污泥的培养驯化采用接种培养法,具体是在CASS池中加入其它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后的污泥,闷曝24h,此后每天排出部分上清液并加入新的污水,逐步加大负荷,此阶段不排泥。培养期间应通过镜检密切观察CASS池中微生物相的变化;同时进行进、出水水质及反映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包括:SV、MLSS、SVI、COD、BOD5等。随着微生物培养时间的增加,检测到污泥中有大量活跃的原生动物和少量的后生动物,此时SVI=80mL/g~100mL/g,SV=18%~20%,MLSS=1
200mg/L~1
800mg/L,表明活性污泥培养基本成功。此阶段完成后即可进入污水厂全面试运行阶段。
污水厂试运行是指在满负荷进水条件下,优化、摸索运行参数,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同时对工程整体质量进一步全面考核,为今后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此阶段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滗水器控制参数的确定,CASS池运行周期及曝气、沉淀、排水、闲置时间的分配,自控系统的校正、污泥脱水过程中混凝剂的投加量等。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