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SBR工艺探讨 >> 

复合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

时间:2007-07-16 来源: 作者:赵玲 张之源


  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硝化反硝化程度。首先,溶解氧的浓度应满足合碳有机物的氧化以及硝化反应的需要;其次,溶解氧的浓度又不宜过高,以保证缺氧厌氧微环境的形成,同时使系统中有机物不致于过度消耗而影响反硝化碳源。将溶解氧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使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越接近,总氮去除效果越好。由于进水水质和活性污泥状况的不同,溶解氧的控制范围也有所不同。此外,对于不同的处理构筑物,其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范围也有所不同,需要在实践中确定。在本试验中,由于生物膜的传质阻力较大,所以溶解氧控制在 35mgL时,脱氮效果最佳,如图1所示,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亦最明显,而当DO大于5mmL或小于3mmL时,脱氮效果及反硝化速率明显降低。

2.2 碱度的影响
  按理论计算,硝化反应时每氧化互g氨氮要消耗碱度7.14g(以CaCO3计)。而反硝化反应时,还原1gNO3--N将回收3.57g碱度。同时发生硝化反硝化时,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将随时部分补充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一般污水对硝化反应来说,碱度往往是不充足的,如不补充碱度,就会使pH急剧降低,影响氨氮的硝化程度。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如图2所示,实测值与模拟碱度之间存在差值,说明了存在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2.3 碳氮比的影响
  污水的碳氮比可以影响系统的脱氮效果。本试验选用三种不同的碳氮比。分别为13.28.44.6,并考察了三种条件下CODCrNH3N,和TN的去除过程及脱氮效果。从曝气初始起计时,每隔1h取样一次。
  CODCr的去除不受碳氮比的影响,如图3。由于生物膜有很强的生物吸附功能,所以反应初期能快速吸附大部分的有机物而转换成内碳源。

  以碳氮比为13.2为例,(由于反应过程中测得的NO2--N浓度很低,故忽略不计。)由图4可以看出,在该工作周期中,硝化反应的进行使氨氮比较彻底地转化为硝酸盐氮,氨氮浓度逐渐降低,同时总氮浓度也逐渐降低。由此可见:该反应过程中既发生了硝化反应又发生了反硝化反应,即同步硝化反硝化。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