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SBR工艺探讨 >>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

时间:2007-08-06 来源: 作者: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莹 曾薇 隋铭皓


  试验方案:经过污泥驯化接种和培养,维持MLSS8 000 mg/L左右,长期维持进水混合液CODCr300330 mg/L左右,磷足量,投加碳酸氢钠调节pH在中性偏碱的范围之内;首先维持进水混合液NH3-N在一定的浓度下运行一定的周期数,此试验共进行了2个水平:8085 mg/L110120 mg/L,考察不同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情况下DOORPpH的变化规律;然后模拟实际工程的进水水质冲击的情况,对这两种稳态分别进行了以4种不同进水混合液NH3-N浓度作为初始冲击氨氮浓度,验证硝化、反硝化过程的DOORPpH的变化规律。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ORPDOpH在一个反应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2.1.1  ORPDO的变化规律
  选择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为110120 mg/L的典型图见图23

  由图3可知,DOORP曲线的特点及其原因是:在COD降解过程中,DO出现平台(025 min)ORP也出现平台。这是因为在恒定曝气量的条件下,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不断地氧化降解,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过程的OUR基本不变,所以DO出现平台。由ORPDO的关系式(ORP=a+blnO2)可知:在DO出现平台的情况下,ORP也会出现平台,但ORP不只受DO影响,所以ORP的平台不如DO的平台那么明显。当COD降至难降解部分时(2中的点A:第25 min)DO突然迅速大幅上升,对应着ORP也大幅上升(3中的点A),这是因为COD降解至难降解部分时,异养菌无法再大量摄取有机物,造成供氧大大高于耗氧,所以会出现DOORP都迅速大幅度上升的现象。尔后,自养菌开始进行硝化反应,反应过程中ORPDO不断上升直至硝化结束。在硝化反应结束时(2中的点B:第150 min)DO出现第二次跳跃或者是上升的速率加快(3中的点B),然后DO很快接近饱和值,如果继续曝气,DO就在这个高值处维持基本不变。DO出现第二次跳跃的原因是自养菌降解氨氮的过程已经结束,不再耗氧,而自养菌、异养菌内源呼吸耗氧又远远小于供氧,所以会出现DO的第二次跳跃;与之相对应,ORP并没有出现跳跃而是出现平台或者说基本不变化(3中的点B)。在硝化过程中DOORP没有出现平台而是不断徐徐上升的原因则是: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的速率随着氨氮的降解不断减小,所以耗氧速率小于供氧速率,出现了DOORP都不断上升的现象。ORP在硝化反应的后半程上升得越来越慢以及并未像DO一样出现第二次跳跃的原因是:①DO绝对值较高,DO的微小变化并不会引起ORP的很大变化,即使DO出现跃升也并不足以引起ORP的再次跳跃。②硝化反应的不断进行使氨氮不断被氧化,由ORP的定义式可知,还原态物质的不断减少,相应产生的氧化态物质也不断减少,这也是引起ORP上升变缓的一个原因。③由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产生了大量的亚硝态氮,这对生化反应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硝化后期的反应速率小于反应初期速率。在反应的最后,DO维持恒定以及ORP基本不变的原因是由于内源呼吸过程的OUR基本不变。
  结束曝气后投加原水,进行搅拌,系统进入反硝化阶段:ORP先是迅速下降,这是由于DO的迅速耗尽;在反硝化的过程中,ORP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氧化态的硝态氮被还原成氮气,整个反应器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由于无氧呼吸即反硝化的进行,硝态氮不断减少,整个反应器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不如反硝化初期的变化幅度大,所以ORP的变化越来越小;当反硝化结束时(2中点C)ORP迅速下降,表现在曲线上为一拐点(3中的点C),这一拐点指示出系统缺氧呼吸过程的结束,分子态氧消失,系统进入厌氧状态,所以ORP会大幅度下降。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