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7~10中ORP曲线明显可见ORP在好氧过程中的一个跳跃点(点A)和一个平台点(点B),在缺氧过程中的一个拐点(点C);DO在好氧过程中的两个突跃点(点A,B)分别对应着有机物及氨氮降解的终点;pH在好氧过程中有两个转折点(点A,B)在缺氧过程中有一个转折点(点C),重现性都不错。由图7~10可知,进水混和液氨氮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对COD降解的时间影响不多,而明显的使硝化反应的时间延长或缩短。由于原水中有机物的量一致,所以降解COD的时间都集中在20~25
min左右,DO、ORP、pH出现跳跃和转折的时间与COD降解结束的时间十分吻合。当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分别为48、80、156
mg/L时,对应着硝化结束的时间分别为80、120、215
min,ORP、DO、pH的拐点出现时间也相应由80
min增至215
min,正确地指示了硝化反应的结束,并且硝化进行得完全,氨氮并没有剩余。当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为184
mg/L时(图10),DO在第214
min出现突跃(点B),ORP出现平台(点B),pH没有出现上升的转折点,而是基本保持不变(点B),此时氨氮的降解已经停止,但是有17
mg/L的剩余,这是因为碱度不足所致,而且在图12中,本方案NO2-N的产量与进水混合液氨氮为156
mg/L的试验结果相近,这都是硝化没有进行完全所致。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分别为48、80、184
mg/L时,反硝化所耗费的时间分别为8、16、20
min,反硝化的速率在0.021
6~0.032
3mgN/(mgMLSS·h)之间。进水混合液氨氮为156
mg/L时(图9),反硝化耗用的时间为55
min,这是因为投加的原水不足,反映在pH的曲线上,就是在pH上升过程出现了上升速率变小的现象,这是由于外碳源用尽后异养菌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的速率远小于外碳源的反硝化速率。但是在反硝化结束时,pH曲线都出现了转折点且不断下降,指示了反硝化的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本试验的硝化反应是亚硝酸型硝化,产生的NO3-N一直维持在0~2
mg/L,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在零左右,与NO2-N的产量相比很小,所以没有给出其降解曲线。亚硝酸型硝化产生的原因与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一直维持在30
℃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