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世界水日 >> 

《二十一世纪议程》 第二部分. 保存和管理资源以促进发展(二)

时间:2007-03-21 来源: 作者:

18章: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对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采用综合性办法(二)

18.24. 基于《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这一方案领域已延续到90年代及以后,其总体目标是确保对水资源质和量的评价和预测,以便估算现有水资源的总量及其今后的供应潜力,确定其目前的质量状况,预测供需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一个科学的数据库。

18.25. 为此已确定五项具体目标如下:

(a) 向所有国家提供水资源评价技术,这种技术适合它们的需要而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包括气候变化对淡水的影响的评价方法;

(b) 使所有国家按其财力为水资源评价拨出与经济和社会对水资源数据的需要相一致的资金;

(c) 确保评价资料在制定水管理政策时得到充分利用;

(d) 使所有国家都作出必要的体制安排,以确保以一体方式有效地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传播给用户关于集水处和地下蓄水层可利用水资源质和量方面的资料;

(e) 使水资源评价机构招聘足够的和留足胜任能干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成功地完成其任务所需的培训和进修。

18.26.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并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同联合国和其他有关组织合作设定下列指标:

(a) 2000,所有国家都已详尽地研究了设立水资源评价服务机构的可行性;

(b) 作为一个长期指标,利用一个高密度水文测定网提供全面运行的服务。

18.27.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通过联合国和其他有关组织进行下列活动:

(a) 体制构架:

建立适当的政策构架和国家优先次序;

建立和加强各国的体制能力,包括立法和调控安排,因这些安排是确保充分评价它们的水资源和提供水旱预报服务所需要的;

主管水文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各机构间在国家一级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合作;

合作评价跨国界水资源,但要由每一有关沿岸国事先达成协议;

(b) 数据系统:

审查现有的数据收集网络并评价它们是否足够,其中包括那些为水旱灾预报提供实时数据的网络;

改进网络以达到为提供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数据而制定的公认的准则;

应用标准和其他手段以确保数据的兼容性;

改进存储、处理和分析水文数据所用的设施和程序并向潜在用户提供这种数据和从中得出的预报;

建立有关在国家一级所有各类水文数据供应的数据库;

开展“数据挽救”业务,例如建立国家水资源档案;

实行经严格试验的处理水文数据的合适方法;

从点水文数据得出与地区有关的估算值;

消化遥感数据并视情况使用地理资料系统;

(c) 数据传播:

确定水资料数据用于各种规划目的的需要;

以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管理所要求的格式分析和提出关于水资源的数据和资料,用于环境保护战略和与水有关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运行;

向一般公众和民防单位提出水旱预报和警报。

(d) 研究与发展:

建立或加强国家、区域、次区域和国际各级的研究与发展方案,以支持水资源评价活动;

监测研究与发展活动以确保这些活动充分利用当地专门知识和其他当地资源,并确保它们适合有关国家或若干国家的需要。

实施手段

(a) 筹资和费用评价

18.28.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计,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的每年(1993-2000)平均费用总额约为3.55亿美元,其中约1.45亿美元是来自国际社会以赠款或减让条件方式提供的资金。这些都只是指示性和估计性数额,尚未经过各国政府审查。实际费用和融资条件,包括任何非减让性条件,除其他外,都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b) 科技手段

18.29. 重要的研究需要包括: (a)开发支持分析气候变化影响和宏观水资源评价的全球水文模型;(b)弥合陆地水文学和生态学在不同比例上的差距,其中包括因植被丧失和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而产生的与水肖关的紧要过程;(c)研究水质起源的关键过程,填补水文流量与生物地理化学过程之间的差距。研究模型应建立在水文平衡研究之上,并且还应包括消耗用水。这个方法适当时亦应适用于汇水区。

18.30.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加强现有的技术转让、修改利用和传播系统,及开发用于实地条件下的新技术,以及发展本土能力。在开始进行上述活动前,必须对政府服务机构、私营部门、教育机构、咨询人员、地方用水组织和其他单位拥有的水资源信息编纂目录。

(c) 人力资源开发

18.31. 水资源评价要求建立和保留一批足以开展上述活动的训练有素和有积极性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地方、国家、次区域或区域一级设立或加强确保充分提供这些受过训练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以确保充分提供这些受过训练的人员。此外,应当鼓励为专业和技术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条件和职业道路。应定期监测人力资源需要,包括所有层次的就业情况。应制定计划、通过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及国际课程和会议方案来满足这类需要。

18.32. 由于训练有素的人员对水资源评价和水文预测特别重要,因此这方面的人事问题应受到特别重视。目的是吸引和留住水资源评价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数量和教育水平应足以保证有效地实施这些计划活动。在国家和国际两级都要进行教育工作,但提供适当的雇用条件是国家的责任。

18.33. 建议采取的行动包括:

(a) 按照各国的具体要求,确定教育和训练需求;

(b) 在环境与发展的范围内设立并加强与水有关的教育和训练方案,培训各类人员从事水资源评价活动,并视情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要培训男女学员;

(c) 为国家和地方水利部门人员拟定健全的招聘、人事和工资政策。

(d) 能力建设

18.34. 在运行的国家水文测定网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评价要求所有各级都有一个有利的环境。下列国家支助行动对于提高国家能力是必要的:

(a) 审查水资源评价的立法和调控基础;

(b) 促进水事各部门机构之间,特别是资料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

(c) 实施根据对水资源条件和趋势的现实评价而制订的水管理政策;

(d) 加强用水团体包括妇女、青年、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地方一级的用水效率。

C. 水资源、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行动依据

18.35. 淡水是单一的资源。全球淡水的长期开发要求对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并要认识与淡水和淡水水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性。现在世界上没有几个地区仍能逃脱淡水潜在供应来源丧失、水质下降和地表水与地下水源污染等问题 。产生影响河流和湖泊水质的主要问题有下列原因、其重要性因不同情况而异:生活污水处理不当对工业废水排放控制不严、汇水区域丧失和遭破坏、工厂选点考虑不周、滥伐森林、不加控制的轮作和农作习惯不良。这就造成营养物质和杀虫剂的渗失。水生生态系统被打乱,淡水生物资源遭威胁。在某些情况下,诸如水坝、河流改道、水利设施和灌溉计划等农业水资源开发项目也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侵蚀、沉积。滥伐森林和沙漠化已造成土地进一步退化,而在某些情况下建造水库则导致对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其中许多问题产生于一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发展模式和公众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缺乏认识和教育。生态和人类健康所受的影响是可测定的后果,尽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监测手段十分缺乏,甚至不存在。人们对发展、管理、使用和处理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广泛不足。视情况采取预防办法对避免日后采取昂贵的恢复、处理和开发新用水供应的措施是具有关键重要性的。

18.36. 由于淡水系统的复杂的相互关联性质,淡水管理必须是全局整体的,(要采取汇水区管理法),而且要平衡考虑人民和环境的需要。《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已认识到,水资源开发项目与其所造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健康及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已确定的环境保健总体目标是:评价各用水户对环境的影响,支持防治水传疾病的措施,以及保护生态系统”。1

18.37. 由于蓄水层相对来说不易接触,对蓄水系统又缺乏可靠的资料,因此长期低估了不饱和区和蓄水层受污染的范围和严重性。故此保护地下水是水资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8.38. 必须同时争取实现三个目标,将水质的各个因素纳入水资源管理。

(a) 根据流域盆地保护包括生物资源在内的水生生态系统,并有效地使其免受任何形式退化的管理原则,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b) 公共卫生保护:这项任务不仅要求提供安全饮用水,而且也要求控制水生环境中的传病媒介;

(c) 人力资源开发:这是能力建设的关键和实施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

18.39.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通过联合国及其他有关组织定立下列指标:

(a) 确定可以持续开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以及其他可供开发的依赖于水的主要资源,同时,着手进行保护、养护和可持续地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计划。

(b) 查明了所有潜在的供水来源并且拟定出保护、养护和合理使用这种来源的大纲;

(c) 根据适当的在源头减少污染的战略组合、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针对主要点源排放与具有高度危险的非点源的强制实施标准,开展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相称的、有效的水污染预防和控制方案;

(d) 尽量适当参加国际水质监测和管理方案,例如全球环境/水质监测方案(GEMS/WATER),环境规划署的内陆水域无害环境管理,粮农组织的区域内陆渔业机构,以及关于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e) 与水有关的疾病流行应大大减少,2000,先消灭麦地那龙线虫(几内亚线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河盲症);

(f) 根据能力和需要,制订出全部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生物、卫生、物理和化学质量标准,以不断改善水质;

(g) 采取对环境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综合办法,包括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淡水生物资源;

(h) 制定淡水和有关沿岸生态系统的无害环境管理战略,包括研究渔业、水产养殖、动物放牧、农业活动和生物多样性。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