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世界水日 >> 

莫道清水流不断—写在世界水日之际

时间:2007-03-21 来源: 作者: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类文明的摇篮。一个地区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足够的水源。
  虽然地球表面71%为水覆盖,但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而且绝大部分是以冰的形态存在于南、北极,人类真正能开采利用的仅是淡水总量中的0.2%。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多,以及降水的变化,全球缺水的魔影步步紧逼。
  目前,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严重干旱,12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淡水资源的消耗速度每20年翻一番,比人口增长速度快两倍。有关专家测算,2010年将要发生一场世界性饮用水危机。届时,有可能印证了鲁迅先生的预
言:一滴水将与一滴血等价
  为了警示全球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解决水的问题,19931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322日为世界水日
  忧患之一:少而不均。
  那么我国水资源情况如何呢?资料显示,全国淡水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仅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属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寡富不均,我国北方地区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20。黄淮海平原人均水资源仅351立方米,河北省人均383立方米,河南省和北京市人均约400立方米。联合国界定人均水量少于500立方米的属于极端缺水地区。以此对照,我国北方的缺水程度已是极端了。专家共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的保障线,而我国已有10个省(.) 低于这个生存线
  更糟糕的是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东南多、西北少。80%水资源集中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但耕地面积却占全国64%,水与土资源失调。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分配相差极大。69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发洪水,利用困难;而少雨季节或年份,又易缺水,旱涝交替,轮番为害。旱则赤地千里,河流干涸;涝则洪水泛滥,一片汪洋。这一水文特征及水体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据介绍,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0亿立方米。在全国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水的储存量仅1.1万亿立方米,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已达56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用水量占到存水量50%以上。而且用水量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按此趋势,我国用水量即将逼近可用储量的极限。诚然,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缺水的重要途径,但远距离输水,其成本价按目前计算已近21吨水,如此昂贵的水,恐怕也令一些用水户望而生畏。
  问题还在于缺水地区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中华大地几乎都在旱魔的笼罩之下。如有长江、淮河横贯,湖泊众多,降水丰沛的安徽,在防洪仍为心腹之患的同时,全省很多地方也在日甚一日地喊。安徽水资源总量为67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4位,全省人均水量11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一遇干旱年份,全省因水缺口达170亿立方米。而且用水量增加很快,预计到2010年全省年缺水100亿立方米,即占全省需水量的30%。安徽水源分布也是贫富不均。淮河以北耕地占全省49%,但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0%;淮北每亩耕地拥有水资源392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7.2%、全国的24%。显然,淮北属贫水地区。
  忧患之二:有却似无。
  安徽省城合肥市虽濒临巢湖,水量不应成问题,但因巢湖污染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使合肥人守着大湖缺水喝。为此,每年花巨资购买数百之外的大别山水库水作为水厂水源,此外,为解决合肥的”,又投资7亿多元在市郊兴建大房郢水库作水源。
  类似合肥有水不能用的尴尬在南方并不少见。据报道,南方城市因水污染导的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6070%。可见,我国在水资源上承受着洪涝、干旱和污染的三重压力。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国7大江河流域,50%的河段被污染;在城市河流中75%的河段水不符合饮用水源标准。由于水污染降低了水资源使用功能,这对于本已水源匮乏的我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忧患之三:取之无道。
  缺水之灾不亚于洪水之害,甚至有过之。据统计,90年代我国每年受旱面积增加到4亿亩。全国67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水及水污染殃及水质,为了维系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很多地方便争先恐后地向地下要水,掠夺式超量开采,尤其是在平原地区,抽水机井如筛子眼般密布。如90年代北京市竟有机井4万多眼,安徽阜阳市在使用的深井多达3000余眼,抽水量远远超过地下水的补充量,收支失衡,用水持续赤字。北方9省、市,每年开采的地下水量为可供开采量的1.3倍。由此导致地下水面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和地区沉降。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已形成56个地下水大漏斗,总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有资料显示,阜阳市地下水位已降至80多米,全市漏斗面积扩大到1600平方公里,与此伴随的地面年均下沉80毫米,市区在近5年地面下沉0.6米,最大处沉降1.2米,波及范围360平方公里,致使新建的机场跑道凹陷,交通干道破损,桥闸断裂,高层建筑倾斜,管道错位,严重威胁着基础设施。
  由于盲目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源无法休养生息,补充来水,使许多地方浅层地下水已经枯竭,又不得不竭泽而渔式地开采深层地下水,阜阳市现在抽取的多为300400米深的深层水。河北省因地下水超采,有井无水,近年有8000多口井因抽不到水而废弃。打井越打越深,真是吃完浅层(),吃深层();吃完深层(),吃底层(),快把子孙后代的水吃光了。
  忧患之四:危机四伏。
  由于缺水,一些河流湖泊干涸、萎缩。母亲河——黄河,1972年首次断流,1985年后更是年年断流,且一年比一年严重,1997年断流累计226天。昔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今竟变成涓涓细流,甚至河床干枯龟裂,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已先后干涸13年。闻名的青海湖鸟岛,因青海湖变浅,鸟岛变成半岛,与湖岸相连了。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已有上千个湖泊因缺水而干涸见底。历史上有名的北方大湖、内蒙的居延海,70年代前湖泊还有320多平方公里,那时居延海芦花飞舞,,鹅雁戏波,后因干涸,如今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滩。在北方、西北,类似这些江河湖泊遭遇的例子举不胜举。
  更令人吃惊的是淮河,19998,正值主汛期,淮河竟然断流无水。在淮河干流500公里河段上,流量每秒不足10立方米,蚌埠水文站流量为零,这在淮河历史上是空前的。此外,由于缺水干旱,使大面积谷田无收,土地荒漠蔓延,城市供水不足,严重危害着生产和生活。因缺水,全国工业产值每年损失2300亿元,粮食减产1000亿公斤。
  忧患之五:用之无方。
  我国淡水资源极其匮乏,而且随着未来需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水危机将日益加剧。但人们对这种现实并未真正认识,还在肆无忌惮地浪费珍贵的水资源。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占总用水量73,然而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不足40,6070%的水因灌溉技术落后、管理不当而白白浪费。与发达国家农灌水8090%利用率相比,差距很大。我国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1公斤,发达国家为2公斤以上。我国万元工业产值耗水225立方米,发达国家仅10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我国为40%,发达国家为7585%。说明我国水资源浪费惊人。至于居民生活用水,因长期过低的水价,养成人们喝大锅水的习惯,毫不珍惜水,使相当大的一部分水从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流失掉了。
  业内人士说,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那么当我们即将迈入新世纪时,对我国缺水的严峻不能再麻木了,全民都要树立忧患意识,毋临渴而掘井。既要千方百计开辟新水源,提高蓄水能力,更要管好水,节约水,深度处理废水,用好再生水,推广节水技术,使中华大地碧水长流,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莫道清水流不断—写在世界水日之际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