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世界水大会 >> 

《科技日报》:水与未来战争

时间:2006-09-2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人类因石油引发了多次战争冲突,因此石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但很多国家和人民也许没有意识到,水的问题正成为人类继石油之后新的社会危机,可能引发人类新的战争。

       1995年,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曾预言:“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其实,不用到21世纪,这一预言已在20世纪的后半叶得到印证,因水资源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已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愈演愈烈。

战争因水而起

    由于恒河流经多个国家,但它对于印孟两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均视其为生命线。印度在1962年建设法拉卡水坝时,并没有考虑当时其他国家的反对意见,尤其是孟加拉的态度,致使水坝建成后,恒河水流向孟加拉的水量在旱季时减少到建成前的1/81/11,严重地影响了孟加拉国内的农业生产,双方的“水危机”正日益加深。

    非洲第一大河———尼罗河流经10个国家,但由于全球变暖、污染、浪费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其水流量日趋减少,使从其取水的许多国家饱受“干渴”之苦。如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之间的水争端正愈来愈烈,“水战”危险日益增大。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最缺淡水资源的地区之一,多次中东战争均与水资源的争夺有关。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频繁发生争端,并最终爆发了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为夺取利塔尼河的水资源,1982年以色列曾以打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为由,占领黎巴嫩南部地区,控制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80%%以上的水资源;叙以之间争论不休的戈兰高地问题也由水资源引起,因为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数条河流注入太巴列湖,而以色列40%的用水取自太巴列湖;土耳其、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也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归属问题长期发生争执,因为这两条历史性河流是三国的经济命脉,而土耳其却坚称幼发拉底河是本国的河流,拥有绝对主权,其他两国则极力反对。可见,在水资源的重要性逐渐超过石油的情况下,未来的中东各国将不惜为“水”而战。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系统的国家里。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系统跨越一条或若干条国界,其中148个水系统经过两个沿岸国家,31个水系统流经3个国家,有的水系统流经的国家多达12个。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条法律就这些国际河流的分配及利用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这就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水源冲突埋下了祸根。

军队作战无水必败

    在作战状态下,军人的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较甚,水的消耗量也较之常人多,断水16小时就将失去活动能力。研究表明,一名参战士兵每天所需用水量:正常情况下为10公升,缺水情况下为5公升,最低供水时不得少于3公升,炎热天气时必须达15公升,在沙漠地区作战时需要23公升

    实际上,不仅军人作战需要水,武器装备也同样离不开水。据资料显示:每辆汽车每昼夜需用水2030公升,每辆中型坦克昼夜需用水100公升,沐浴车对人体洗消,按每小时72人计算,需用水200公升,而用喷洒车洗消一辆坦克或车辆,约耗水9001400公升,洗消一门火炮约需水150500公升。此外,军队耗水量还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美军1个装甲师的耗水量比1个纯步兵师多17万多公升,而美军12万人的师每天用水量达2000吨,其数量与激烈交战中1个步兵师每天的弹药和油料消耗量基本相同。

    如果战时作战部队缺水,特别是缺少优质水就会导致作战的失败。三国时期的魏蜀街亭之战,蜀军因扎营山上,被魏军切断供水线路而败北,最终上演了一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千古悲剧,蜀国因之而陷于被动,在此,水成了决定军队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关键因素。1943年,侵缅日军因对部队饮水管理不善,致使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疾病大肆流行,参战人员大多患病,部队几乎丧失战斗力,使日军一度陷入困境。1945年的远东战役中,苏军通过塔木察格布拉克到大兴安岭的沙漠草原时,曾因严重缺水造成车辆不能行驶,人畜不能行动,部队的战斗力受损,影响了作战行动。

战场“制水权”争夺激烈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军队的战时供水将成为一大难题,困难不仅在于部队消耗水量之大,也在于获取水之难。近年来,因水资源而引发争端的趋势已在中东及亚、非洲部分地区初见倪端,其中以沙漠气候为主的中东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在过去四五十年里,几乎在中东进行的每一场战争中,双方都将摧毁敌人的供水系统和水源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因此,中东各国一直把水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看待。

    其实,恶劣的自然水环境还不是最可怕的,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去加以克服,通常情况下,保证正常用水还是可以做到的,可怕的是人为破坏,尤其是作战双方均将作战区域内的有限水资源作为破坏对象,从而削弱对方的战斗力,这就使得水环境更加恶劣,获取水的困难变得更大,付出的代价也更多。作战中,这种通过破坏敌方水资源,剥夺敌方用水权利,削弱敌方战斗力,保护己方水资源,保持己方战斗力的“制水权”争夺战将被广泛使用。破坏手段可以五花八门,如可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气象武器等高技术兵器来破坏和污染战场水源地,使水源无法安全使用;运用兵力或火力打击运水车辆、器材和护送水的部队,使水保障出现障碍;利用间谍投毒、特种作战力量渗透袭击和其他手段对储水设施进行破坏,使水无法安全存储,闹水荒,动摇军心,打击士气。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曾使用化学毒剂污染旅顺地区的水源,使俄军因误用污水而损兵折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向我冀中抗日军民实施化学战的过程中,也将污染我抗日根据地水源作为消灭抗日武装的手段之一,并给我抗日军民带来巨大损失。

应重视战时供水问题

     实际上,未来军队要想打胜仗,必须高度重视战时供水问题,将夺取“制水权”行动与其他作战行动置同等重要的地位。

     首先,可结合平时战场建设,搞好对水资源的勘察,掌握详细、准确的水文资料,弄清预定战场各类水源的水量和水质;可平战结合和军民结合,搞好预设战场的供水工程建设;对于缺水地区,要特别搞好储水设施的建设,为战时急用创造良好条件;在平时要注意对预设战场内水源的保护和开发。

    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供水设备,提高部队对战场水资源的利用率。这主要包括:取水、运水、储水、净水等。目前,供水设备正朝着体积小、坚固耐用、自成体系、操作简便、重量轻、便于运输和效率高的方向发展。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一种安装在轮式车辆上的打井设备,1小时可打一口直径2,深度310的水井;此外,还使用一种“逆渗透”净水系统,利用特殊的薄膜滤出盐分、生物战剂和其它微生物,且速度快、效率较高,比蒸馏水净水系统效率高约20倍。

    再者,要科学研究制定解决供水的多种方案与措施,加强战时用水管理,组织好水源保护,建立必要的运水、储水和护水力量,千方百计保障战时部队的安全用水。

■新闻背景

    八月十七日出版的英国《卫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缺水的代价:内乱、集体移民和经济崩溃》的文章,对全球水世界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二十年的严峻形势作出了相当悲观的预测,认为水资源的短缺将导致世界性经济衰退和“地球村”的生存危机,并特别提醒人们,因争夺水资源而引发的全球性动荡将日益加剧。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科技日报》:水与未来战争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