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水污染防治 >> 

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策略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06-11-24 来源: 作者:


  390年代中叶之后:
  国务院开始了包括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滇池、太湖、巢湖)在内的绿色工程计划,淮河的治理首当其冲。这些流域纷纷举行工业废水达标的“零点行动”,淮河流域还制订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还在1996年明文规定,要采取坚决措施,取缔和关停包括造纸、电镀、制革、印染、炼焦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应该说,政策之强硬、行动之轰轰烈烈、投资之巨大,都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到1997年底,全国取缔、关停的小企业达6.5万家之多。
  效果如何呢?恐怕只能说是有所改善,远不是彻底解决问题。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主要水系的水质仍不能达到其功能的要求,约有40%以上的河段仍处于V类或劣于V类的状态。淮河水污染防治计划中要兴建的52座城市废水处理厂,至今只建成4座,淮河水质的改善是十分有限的。滇池和太湖的蓝藻泛滥并没有制止住。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国家花大力气在治理上述重点水域时,非重点水域的污染情况却在增加。
  2000年底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的目标据说是基本完成了,有人宣布,中国的水污染控制重点应该转移到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了。对于这样的结论我不敢苟同。目前,我国城市废水处理率约为14.5%,是很低的数字,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城市废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处理率,但对于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是万万不能认为已经大功告成的:首先是报道的达标百分数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值得怀疑;其次是规定要达到的水质目标只有COD浓度等极少几项,不能代表真正的达标;而且,工业仍在发展,如果只满足于达标排放,我国的工业废水量和排放的污染量必然还会增加。怎么能从此对于工业废水的污染掉以轻心呢?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策略的思考和建议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