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从提出、论证、规划到立项开工,这项工程历经50载沧桑,先后参与规划设计者数以万计。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今天正在成为现实。
青山遮不住,江水北流去。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使千载奔流的长江水,极其壮观地跨过淮河、穿越黄河、涌入海河流域,历史性地滋润华北干渴的土地,沟通首都所在的京津地区与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大江河千里携手,长江、黄河儿女将同饮一江水
重新构建中华“水网”
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世界的十六分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几年来北方连年干旱,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长江流域由于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这种南涝北旱的地理特征,成为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南水北调,就是要利用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弥补北方水资源之不足,遏制并逐步改善当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得以协调发展。
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从长计议,统筹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方针,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和论证工作,近年来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经反复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识逐步趋于一致,工程方案基本成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审时度势的战略性决策。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