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供水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用水户,既然受益就应有相应的付出,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然而我国现行的水价政策与工程水的价值严重背离,现行的水价远不能承担起供水工程的运行成本、工程折旧、还贷、税金以及必要的利润等项要求,低廉的水价直接导致了工程维护运行管理质量低水平,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没有投资者向水工程投入建设资金、管理费用不足以使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效益;另一方面是用水户无须考虑用水成本在产品总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滥引滥用,致使最终出现水资源供不应求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严重局面。
二、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应从供和需两方面入手——增加供水量,减少需水量。
众所周知,建设供水调蓄工程、引水调水工程及源水水质保护工程,可以有效增加供水量,关键是需要巨额建设资金;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农业用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开发节水器具并推广使之发挥节水作用,同样需要大量资金。若使投资者自觉自愿主动将资金投向供水工程,其原动力便是有利可图;若使各用水户主动投入资金搞节水改造,切实将需水量降下来,其原动力便是明显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要改变供水工程的建设投资模式,使开发商或投资者乐意将资金投向供水工程,应抛弃供水工程纯属社会公益项目的传统观念,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投资渠道模式,树立谁受益谁出资、谁出资谁获利的市场经济观念,依靠投资政策导向,吸引各方资金投入供水工程。应当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对带有社会公益性质项目的投资者给予减税或部分免税的奖励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或外资企业向供水工程投入更多的资金,拓宽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供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应由现行的事业单位模式转向企业管理制度,由仅管水源工程转向对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管网配套工程以及污水排放、达标准入、处理回用等整个水循环的全过程管理,改变过去那种管水源工程的不管供水配水,管供水的不管污水排放的单一工程、局部管理体制。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及水资源的任意污染等弊病,使水循环这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发挥互相制约的作用。应实现水循环全过程管理企业化,使工程管理者责任、权力、利益挂钩,允许管理者在保证整个水循环工程正常运行,发挥设计效益的前提下,获取规定的合法利润,鼓励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和运行成本,在科学合理的调度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保质保量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