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之祸”追踪 “就水论水”治不好太湖

时间:2007-06-05 来源: 作者:

531,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作人员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捞蓝藻。 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太湖蓝藻暴发造成的无锡市供水危机,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大了引江济太的流量,稳定补给太湖水量,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通过加大活性炭和高锰酸钾的投放等方式来净化水质。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就水论水治不好太湖。治理太湖必须把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区域统筹

  被太湖滋养了千百年的江苏无锡,眼下正遭遇一场严重的用水危机。

  529上午,在高温的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供给全市市民的饮水源也迅速被蓝藻污染。现场虽然进行了打捞,无奈蓝藻暴发太严重而无法控制。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浓浓腥臭味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瞭望》新闻周刊记者531下午在无锡市城市饮用水取水口区域看到,水面漂浮着厚厚一层蓝藻,腥臭味随风迎面扑来。蓝藻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着水体。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时,一场应对水危机的战役仍在进行中。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531下午专程到无锡实地了解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要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确保无锡的饮水安全和清洁用水,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确保社会秩序特别是学校教学的稳定。近年来,太湖几乎成为我国江河湖海污染水处理难的负面标本,太湖蓝藻更是年年暴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多次深入太湖流域调查了解到,江浙沪三地政府多年来重视对太湖环境治理,但目前尚未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太湖的水污染依然严重,太湖生态系统结构持续恶化。如果再不痛下决心综合治理太湖,其带给人们的将会是灾难性的生态恶果。太湖蓝藻每年都要集中暴发

  住在太湖附近的居民告诉本刊记者,近年来,蓝藻水华就像牛皮癣,越治越多,一到夏天就暴发,很多鱼虾、螺蛳等水生物因缺氧死亡,湖水散发阵阵恶臭。

  事实上,今年4月下旬以来,太湖梅梁湾100多平方公里水域暴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沉水植物大量消亡,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本刊记者采访时看到,太湖梅梁湾水域大部分水面被厚厚的蓝藻覆盖,水体浑浊。

  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目前已基本覆盖整个太湖。以前太湖蓝藻暴发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至11月,但去年12月,部分水域仍漂浮着大量的藻体颗粒。今年蓝藻暴发更是比往年提前了近3个月。蓝藻暴发的严重性也在增加,据太湖沿岸的村民描述,去年太湖首次出现超厚蓝藻水华,沿岸带几百米水面上的蓝藻厚度达10厘米左右,湖面上如同盖了个厚厚的绿色泡沫棉被。由于污染不断加重,太湖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近3年来,随着蓝藻大面积入侵,在贡湖湾、西山岛南至七都的东英嘴一带、西山与东山之间,清水型水草大量减少,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

  监测结果还显示,太湖的营养盐浓度持续增高,富营养化加重趋势明显。每年510月份太湖湖心区8号监测点的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水体总磷的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由于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日益受到威胁。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二类、三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浙江嘉兴市的情况较为严重,其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四类水体。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太湖“蓝藻之祸”追踪 “就水论水”治不好太湖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