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

时间:2007-06-05 来源: 作者: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因太湖蓝藻爆发致使自来水不能饮用、广大市民争相购买瓶装水矿泉水的报道不断见诸各新闻媒体。联想到近些年来,媒体上关于治理太湖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太湖治理的成效如何?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广柏。

崔广柏教授说,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及人口不断增加,排放的污染物日趋增多。近几年来,太湖水质恶化与富营养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设立了无数的研究项目,但是从太湖水质和富营养化的总体变化形势来看,仍未见好转,甚至还在继续恶化,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远没有解决。原因是在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研究项目无序设置,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国家和地方在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方面已经设置了大量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已基本完成,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有的也获得了各级奖项,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些研究成果到底为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进入到哪一个治理大框架下?与系统解决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到底有什么联系?科学成果的关联性如何?谁来统管这些研究成果?又有谁或者哪个部门来实施?其实施可能性又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疑问谁来回答?只有用太湖的现状自己来回答。

二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太湖富营养化产生机理的研究,投入效益不明显。太湖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不是在湖体,而应拓展到流域面上进行产污机理的研究,找出产生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富营养化。而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并不在此,均在终结的湖体。短期效果达不到长期治理效应,要重过程的研究,而不是终结的研究。

三是“就水论水”引发水环境治理认知上的障碍。水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是流域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具体水体的问题,它涉及到流域上人类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当代水环境问题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因此“就水论水”会给治水理念和实施手段上产生障碍,达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所以,反思近几年来的投入方向和研究项目的设置,可以发现几乎全集中在太湖水体上,包括在湖中种草,沿岸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投放必要的鱼类等等。这给整个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设立了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在水中做文章就可以解决太湖水变清的问题。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思路问题,不但理论研究成果得不到实施的支持,而且太湖水质日趋恶化。

四是在治理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太湖流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现在的水环境状况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区域乃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但是各级政府并不了解整个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案框架,因此产生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治理行为,甚至有损于大系统的治理框架,对太湖治理贡献不明显。这就告诫我们,在太湖治理上不仅仅要发挥上层领导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级,甚至是最基层领导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在财力上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而且使治理得到基层领导的分担,增强了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与实际,崔广柏教授提出了对太湖富营养化进行治理的工作思路: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多学科性和多部门特征。和其他问题一样,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学科、几个研究院、几所大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同样也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系统工程。没有这个理念,太湖水要变清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好的认识问题。因此,国家在研究开发项目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科技力量,包括基层单位的科技力量,联合所有涉水部门,在大框架下有序地进行研究和实施。要突出群体功能,而不是小集团的功能。

二是加强太湖富营养化产生机理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治理决策措施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产生的机理研究,深入探讨和弄清污染物质是怎样在流域面上输移、稀释、降解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湖体后在湖体中又是经历怎样的水动力和水热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对太湖富营养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全太湖流域着手,弄清了这个过程,才能对其做出全面的污染控制,达到最终的治理目标。然而,近几年来不少项目均集中在治理工程上,在湖体上大做文章。这种局部性的研究或治理完全背离了从源头入手的科学思路,忽略了过程的研究和追踪,最终解决不了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问题。

三是树立流域控制和区域控制相结合的新理念,充分调动地方治水的积极性。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施上的可行性,其实实施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在新时期实施流域治理中,如果缺乏与区域治水相结合的协调理念,将是当今治水思路上的突出障碍。众所周知,太湖流域和其他流域一样包含有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行政区构成的单元,在现今管理体制下,各行政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独立核算和考核单元,而水是跨行政区流动的,无论从治水还是治污来看,必须在流域范围内进行区域协调,这是当今解决水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又满足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的实施。

四是加强治水过程中的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和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治水工作必须从更高层次、从治水理念上来研究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的问题。着力构建生态水利体系,挖掘传统水文化,培养现代水文化,是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手建立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饮用水安全、防洪排涝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崔广柏教授向记者阐述了最近通过验收的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的内容、成效与特色。

基于上述分析和新理念的建立,河海大学设立了“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项目并于2003年获得国家基金委的资助,组建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群体。该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流域面源营养物质在水-土界面的迁移及量化研究;太湖流域河网水体污染物累计和迁移规律研究;太湖污染物累计和迁移规律研究;太湖河网及湖泊污染负荷承载力与污染控制原理研究。目标是阐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物质在水-土界面的迁移规律,污染物质在太湖流域河网系统中的迁移、稀释和降解的机理以及太湖湖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建立太湖富营养化仿真预测系统。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