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8个月能吃50公斤今年太湖放了480多万尾
本报讯太湖无锡梅梁湖水域蓝藻近日大面积爆发,引起了沿太湖地区群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苏州所属太湖水域水质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年初集中放流的“蓝藻清道夫”———花鲢、白鲢立了大功。太湖渔管办表示,生物治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年1月3日太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鱼种放流———2007年度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苏州光福漫山外、无锡梅梁湖、宜兴滩、湖州小梅口外水域举行。据统计,这次放流活动仅投放的花鲢、白鲢鱼苗就多达480多万尾。有关人士介绍,花鲢、白鲢专吃浮游植物,是蓝藻的天然“克星”。经过8个月的生长,放流时体重不足一两的花鲢、白鲢鱼苗,平均体重预计可达1.5公斤左右,这一过程中,每条花鲢、白鲢可吃掉50公斤左右的蓝藻。苏州太湖水域蓝藻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鱼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当然,蓝藻的控制还需要多种因素配合。无锡梅梁湖水域同样进行了花鲢、白鲢的放流,这次却出现了蓝藻爆发。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除了与前阶段太湖流域降水稀少有关外,与无锡水域接纳的工业、农业、生活废水较多,水质富营养化也有一定关系。在蓝藻大量爆发的情况下,有限的花白鲢已来不及滤食。同时,蓝藻的大量死亡、腐烂还直接导致了湖水的发绿发臭,在这样的水域中,喜欢干净水质的花白鲢很容易死亡或逃向他处,无法继续“工作”。
“通过生物来治污将是个长期过程”。太湖渔管办人士说,受资金量局限,这几年他们每年投入的放流经费都在300多万元,对于辽阔的太湖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