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太湖蓝藻危机投放螺蛳

时间:2007-06-06 来源: 作者:

太湖流域近日暴发的蓝藻危机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就在品蟹脚步越来越近的当下,上海市民也开始对目前太湖大闸蟹的生存环境表示忧虑,今年太湖大闸蟹能否逃此一劫?水产专家表示,大闸蟹养殖区与蓝藻暴发区不在同一区域。记者昨天同时从太湖管委会了解到,政府已采取措施保护大闸蟹养殖区水域的水质。

  大闸蟹养殖区在东太湖

  大闸蟹养殖区域不在蓝藻爆发区。上海水产大学蟹类专家王武教授表示。据王教授介绍,太湖从地理位置上分为东太湖、西太湖,西山岛以西、以北一带为西太湖,以东、以南一带为东太湖。大规模蓝藻现象主要出现在位于西太湖的梅梁湖等湖湾;而太湖大闸蟹养殖区域位于东太湖。

  为何东太湖养蟹,而西太湖没有蟹?王武教授告诉记者,区别在于水草的多少。西太湖位于上游,水位较深,足有三米,且污泥少,由于深处水草缺少阳光

,所以几乎没有水草,而水草正是阻止蓝藻的重要高等植物;东太湖位于下游,水位仅有一米,水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通过水草脱氮脱磷,从而达到水质净化,具有养殖大闸蟹的天然地理优势。

  投放千万尾大白鲢保护水质
 
  由于长江通过望虞河流入东太湖,东太湖的水域流动性较强,尽管与爆发蓝藻的西太湖距离较远,但这一危机同时引起了苏州市委的重视。

  昨天上午,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应急机制会议。记者从太湖管委会了解到,濒临东太湖的苏州也开始加强水安全保护,各部门时刻对水质进行监测。太湖管委会为保证太湖蟹的生存水域安全,大量投入了螺蛳和水草,每亩水域水草达到70%覆盖,投放螺蛳1000斤,是去年的2倍。同时,为了更好吸附氮和磷,管委会还花费400万元成本大面积投放大白鲢,100万斤大白鲢约有1000万尾,比去年多了20万斤的投放量。

  太湖蟹目前长势不错

  据了解,太湖是阳澄湖面积的20多倍,蟹的年产量达2万吨,每年有75%的量向上海提供。太湖蟹是所有湖蟹中上市最晚的一波,且上市时间最长,前前后后有100天,一直到明年年初,而其他蟹只有30—50天。太湖蟹的上市最佳期一般在十月下旬,此时上海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今年蟹的长势非常好。太湖管委会副主任吴林坤告诉记者。由于气温高,水草长势很快,去年12月下的蟹苗现在一斤大概有7个-8个,而去年一斤有15个-20个,预计太湖大闸蟹的平均重量也能从每只3.5两提高到每只4两。如今年没有达到去年39天的高温天气,第一波蟹的捕捞时间可能会提前到920日左右,比去年早了半个多月。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应对太湖蓝藻危机投放螺蛳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