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再次暴发?怎么办?

时间:2007-06-20 来源: 作者:

太湖蓝藻危机刚刚落定,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又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大范围蓝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经估算,前者范围约800平方公里,后者范围约280平方公里。(616日中新网)两湖蓝藻的再度大面积暴发,是否预示着我们为环境污染付出惨重代价的时候到了?

 

  统计显示,自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两三天便发生一起。每年群众因为环境污染而上访的次数也呈30%速度增长。从生态角度来说,说中国的环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并非危言耸听。

 

  六五期间,国家有一个重点科研项目是预测“2000年的中国,即运用数学模型对15年后的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预测。斗转星移,现在可以对当年预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了。然而,结果颇耐人寻味:凡有关经济发展建设方面的预测,几乎全部落空;而有关生态环境前景方面的预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展、沙尘暴、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等),又几乎全部落实。

 

  之所以生态环境方面的预测坐实,是因为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政策等十几年来没有多大改变。从体制来看,环境系统的整体性与行政系统的分割性存在矛盾,而地区利益、部门利益之争,以及现行经济政绩的攀比机制,使这种矛盾加剧;从政策来看,在各项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和经济政策之中,尚未考虑环境因素,甚至将环境因素排斥在经济发展政策之外;从资源使用和定价来看,资源初级产品价格相对偏低,环境等社会公共产品可以免费索取。

 

  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任何大的调整或者变化总是在付出更多的惨重代价后才能发生。为了避免我们努力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因环境危机而毁于一旦,从现在开始,我们有必要将生态安全作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将环境因素有机地融入和体现到经济决策中去。一句话,只有从价值体系到技术体系,从社会机制到人的行为的变革,我们才有可能超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建立生态安全也是生命安全的防线。(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太湖蓝藻再次暴发?怎么办?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