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龙治水”综合管理
记者:在太湖水治理方面,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都在参与,可以说是“多龙治水”。您如何评价这种管理方式?
姜文来“多龙治水”是建国以来一直采用的模式。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究竟有多少条“龙”?水利、环保、发改委、财政部、气象、国土、科技等等部门都涉及到。但是,“多龙治水”的弊端日渐显现,这实际上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方式,是条块分割。比如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地表的不管地下,且导致部门利益之争,如果对本部门有利的,可能多涉及一些,对部门利益不太好的,就管理得少一些。
在法律上,我们有《水污染防治法》,还有《水法》。国家对水资源应当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因为水资源具有流域的特征。一个流域可能包括多个省市,也许要区域结合。
记者:改成“一龙治水”行得通吗?
姜文来:水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环境资源,同时还是一种生活资源、一种物质生产资源。对水的管理,必然涉及多个部门,未必非得“一龙治水”。我觉得采用各方协调的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
生物治藻最有前途
记者:蓝藻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根除,目前治理蓝藻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姜文来:蓝藻治理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难题。蓝藻发生的条件,现在光照和温度有些大自然因素,我们不能够约束,但是我们可以从污染控制物的角度来考虑。一是物理方法,太湖治理中我们用了。蓝藻暴发后,用船、人把它捞出来。还有通过声波振动,把蓝藻的细胞破坏了。还有就是化学方法。
记者:化学方法会不会有副作用?
姜文来:化学灭杀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造成二次污染。还有生物除藻。比如放一些鲢鱼,藻类在生长的时候,让鲢鱼把藻吃掉。生物治理是比较有前途的方式。在一些小面积的试验当中有成功的,但在大面积暴发中还没有成功采用过。对付蓝藻要预防为主。大面积暴发后再清除,代价很大。
(责任编辑:刘则华)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