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透视全球气候变暖 >> 动态趋势 >> 
 
碳中和: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时间:2007-08-23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
 
 

    碳中和了吗?
  -小篆
  目前全球气温已达过去12万年来最高值,急待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多年前,全球变暖还只是个前卫概念,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气候分析学家为此忧虑。他们警告说,如果人类无节制地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必将损害地球气候体系。而今天,警惕全球变暖已成共识。在西方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变成碳中和人。这个不算很新的概念在西方已很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大众的转变。
  关于你最熟悉而又陌生的这个地球,它已有了46亿年的生命史。这颗星球拥有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以及大气。生命在此诞生、进化、繁衍。但今天的地球正发生着什么——变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20世纪以来,1998年最暖,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第二和第三暖年。20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增幅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高的。原因是工业化导致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升温。过去30年里,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摄氏度。目前,全球的温度是过去12万年来最高的,人类污染正在将气候变化推向危险的境地。全球变暖使得地球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持续的变化。如海平面逐渐升高,冰川不断减少,冰冻地带正在消失等等。厄尔尼诺现象、旱灾及其他一些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地也更频繁、更强烈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今年年初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发表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肯定了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美联社得到报告的初期版本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0.130.58,全球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4.5摄氏度。这些数据显示了全球变暖的不良前景。全球变暖不仅令科学家担心,也引起公众关注。越来越多调查显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仅次于失业、恐怖主义、经济景气与否这些事关生存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个人采取行动,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试图以此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去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86%的受访者相信,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化。其中,45%的人害怕自己与家人在有生之年将受气候变化威胁。在德国,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仅次于失业问题。在法国,几乎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英国,每天报纸的头版几乎都刊登有关环境的新闻。这项调查还发现,为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68%的受访者愿意大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同意略加限制自己的行为。
  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在生活中碳中和。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宣布,超市内商品将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告诉消费者,生产、加工、运输这些商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就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中和公民。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06年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时也计入了碳中和成本。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碳中和当选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碳中和: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的资料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