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试验装置采用
试验在进水水质、运行模式、运行周期等外界条件上尽量模仿实际生产,以便在生产中应用,由于条件所限,试验时将实际生产的连续进水排水改为周期性进水与排水,曝气方式由转刷表面曝气改为曝气头深度曝气,试验期间不排泥。
上清液由1000ml烧杯贮存,用采样瓶从分配井取进水按周期给曝气反应器充水,曝气装置为双速(高速和低速)气泵。曝气结束后,应先将曝气头取出,以防影响沉淀后浑水,曝气周期与实际生产一致,为反应弛,沉淀1h后将上清液海出,充水后进入下一个周期,并同时对SV30出水水质、镜检等进行观察。
试验过程为向盛有水样的曝气反应器内分别技加不同量的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酷胶)和Ca(OH)2,考虑到Ca(OH)2对各种微生物的影响,应先加絮凝剂,后加石灰。并同时做空白照。
(2) 试验结果
表2列出了加不同量絮凝剂和Ca(OH)2后相应每个水样的活性污泥指标的变化及处理水质情况。
表2
注: I上述数据为观察数周期后的稳定值;
II所计算SVI值忽略新增污泥;
III原水样SV"为98%,SW值为213。
(3)、讨论与结果
a、从上表1号空白样和原水样相比,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污泥膨胀程度不仅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污泥指数(SVI)值还略有些降低,这可能与试验采用了类似SBR工艺(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有关,该样品通过镜检观察,丝状菌与其它微生物总体变化不大,菌胶团仍然较少且小而分散。
b、4号、5号样未加Ca(OH)2,只用絮凝剂来控制污泥膨胀,但絮凝剂用量相对较少,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在进行曝气反应的第一个周期,污泥沉降比(SV30)降低较多,从而污泥指数(SVI)值也大幅度降低,但经2-4个周期(时间长短与絮凝剂用量有关)后,污泥沉降比(SV到)又逐渐上升而恢复到接近原水样状态,SW值也相应升高,并且数周期稳定后的4号和5号水样的SV30到与SVI值基本相当,与絮凝剂用量大小基本无关,这是由于随着曝气与搅拌及微生物等作用,加入水样中的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链断裂而逐渐失去作用,包括丝状菌在内的微生物又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这可通过镜检观察到,因此SVI值仍相对较高,这说明只加一定量的絮凝剂,只能起到暂缓污泥膨胀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