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国家有水才富强 >> 

试论水的良性循环和饮用水源水质

时间:2007-05-29 来源: 作者:

城市污水量比较稳定,每日排水量变化不大,但农业灌溉则是季节性的,有的季节大量用水,有的季节不用水。要将城市污水充分回用于农业灌溉,就要修建调贮水池,在不用水季节将污水贮存起来,留待用水季节使用。这种调贮水池类似于贮存雨洪水的水库,所以是农业灌溉配套不可缺少的设施。回用水调贮水池,容积会比较大,可以利用来进行污水处理。当进水为经二级处理后的水时,调贮水池可以设计成对水进行深度处理的生物塘,使池水进一步得到净化。在条件适宜时,调贮水池也可用作稳定塘,对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处理,从而减少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一举两得。

同样地,如果工业废水排放这一关把不住,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也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而不能用于农田施肥。过去,城市居民的粪便是农田的重要肥源,它构成农田肥料(碳、氮、磷、钾等)-作物一人畜食物.排泄物一农田肥料的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但是,自从水冲厕所发明以后,虽然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却破坏了这种物质的良性循环,使过去的肥料被优质水稀释上百倍,并成为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人们不得花费大量能源去进行处理。同时,丧失了天然有机肥料来源的农田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结果使地力下降,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化肥,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以农田营养物质良性循环出发,污水污泥应该回归农田。

所以对缺水地区,污废水再生回用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需要从观念上实现由单纯处理排放向再生回用的方向转变。

由江河取水的城市,若水受到上游城市或其它污染源的污染而不宜再饮用时,称作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现代的饮用水除污染技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源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为此只要在现有城市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再增加除污染处理设备就可以了。饮用水除污染,可以缓解水质型水资源危机,但要完全解决水质型水资源危机,需要大力治理污染源,即需要对城市排出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对一个水系而言,上游城市由水系水体取水,用过后又排入水系,下游城市再由水系水体取水,这可称为水的间接回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已使水的这种间接回用达到很高的比例。

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仅为35%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造成污染,称为点源污染。农田排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称为面源污染。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致使城市水域90%受到污染。所以城市水质型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测算,即使到205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由于城市污、废水量相应增加,那时水环境污染状况会大大减轻,但不会消除,所以饮用水除污染和污染源治理应该同时给以重视。

若将水的间接回用作为水的社会循环的一部分来看,河流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与下游城市取水的水质有关。所以,在经济上存在一个上游城市污水处理与下游城市饮用水除污染总费的问题。显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程度愈高,即费用愈多,下游城市的饮用水除污染处理的费用就会减少。极端的情况是,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使排放的水质达到天然水体的水质,这样下游城市便只需对源水进行常规处理而不需再增设饮用水除污染设施,但这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会高到现经济发展阶段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时排出的污水对水体水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下游城市就需要增加饮用水除污染的费用,但总费用会比上述极端情况低许多,可能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案。所以,饮用水除污染是整个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环。

在水的间接回用过程中,为改善下游城市取水的水质,可以利用上、下游城市间的河道、湿地等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可以采取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措施,如种植某些水生植物,这常被称为水环境修复技术。

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在发展社会经济时,已不可能无限制地大量向天然水体取水,所以需要由过去粗放型地用多少取多少(以需定供),向集约型地有多少供多少(以供定需),即在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求得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我国的用水量与美国相当,但国民经济产值只有美国的1/8,即我国水的利用效率比美国低8倍,所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用水量的条件下发展社会经济完全是可能的。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进行,生活用水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使全国用水量不增加或少增加,应该提出工、农业用水量零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奇缺的京津及华北诸省是这样,所以节水应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   

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如不节水,由于用水量快速增长,不仅取水、输配水和给水处理费用会大大增加,并且排水和污水处理费用也会相应增大,使社会不堪重负,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不仅水资源短缺地区要节水,并且水资源丰富地区也要节水,这已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人们的共认。

所以,应将节水提高到与开源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重开源轻节水的倾向,特别是在投资上应向节水倾斜。

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也需要多渠道开源。应大力开发海水资源,我国利用海水每年约1 00亿m3而美、日、欧都达到2000亿m3,差距很大,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海水淡化,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来有望成为重要淡水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区范围扩大,雨洪水危害也相应增加,但如将其贮存,水量相当可观,可用于生态用水、补给地下水、市政杂用,并同时分散就地吸纳,减少向市区排放水量。科学调配水资源,将城市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原来用于灌溉的水源就可供城市饮用,达到优质优用。合理调水,应是先节水后调水,否则调来的水部分会被浪费掉,同时还增加了排污量。调水还应与利用当地水源水除污染费用比较。   

水价是重要的经济标杆。目前水价过低,水资源费过低,水价没按市场经济规律理顺,对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极大,亟待解决。

建立具有流域管理职能的机构,打破地方区域界限,统筹规划和管理,协调上、下游的水质水量,保障各种用水特别是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水量的安全供给,维护流域水体生态良好,以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试论水的良性循环和饮用水源水质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