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看,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我国水资源特点,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新世纪的水资源战略,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需要认真对待
(一)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全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高峰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60
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700 m3的为用水紧张的国家,因此,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常易形成春旱夏涝。而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又使得我国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历史上曾出现过连续13年的枯水年。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治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建国5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不懈治理江河、兴修水利,成就举世瞩目。截止1999年,全国共建成水库8.5万座,年供水能力已由1949年的约1000亿m3增加到近5700亿m3,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m3增加到458m3;发展灌溉面积8.5亿亩;修建堤防26万km,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km2;水电装机2880万kw,447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我国以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资源、9%的耕地,支持了占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水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全国用水总量5591亿m3,其中农业3869亿m3,占69.2%,工业1159亿m3,占20.7%,生活用水563亿m3,占10.l%。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万元GDP用水量 680 m3,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91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484m3,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 227m3,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89m3。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