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饮用水卫生标准升级 >> 

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时间:2007-07-13 来源: 作者:宋金凤

    黄浦江上游原水存在着有机污染和氨氮、铁、锰、酚的含量较高,以及色度略高的特征,此外,原水的Ames试验呈阳性;长江原水氨氮、铁、猛、酚的含量有时偏高,冬季咸潮影响时,氯化物超标较严重。

    改善原不水质,使黄浦江原水水质基本达到类,长江原水水质基本达到类,抗咸保证率达到95%

    对540m3/d黄浦江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经较短时间生物接触氧化后的原水,不进行泥水分离,只补充溶解氧,利用40余公里的原水输送渠道,使之在渠道内能发生有效的生物降解,部分去除原水臭和味、氨氮、耗氧量、色、铁、猛等,并尽可能地提高原水的溶解氧,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长江原水水质属于~类,经长江陈行水库自然净化后,出水水质除氯化物外均符合地面水类标准,但由于水库库容严重不足(830m3),在咸潮入侵期间,氯化物超标,为此将在陈行增建11100m3的原水水库,提高长江原水储蓄容量,避开咸潮期取水,提高长江原水水质。

2.2 强化常规处理、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鉴于上海市现有水源状况,常规水处理工艺按目前给水厂运行方式,出厂水虽然满足国家水质标准,但难以达到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因此必须改进给水厂净水工艺,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14座给水厂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出厂水水质达到2010年《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2.1 黄浦江原水净水艺

    上海在周家渡水厂进行了1m3/d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生产性应用,结果表明:其出水水质基本达到2010年《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因此将对黄浦江原水给水厂进行改造,强化常规工艺,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臭氧预氧化取代预加氯,可避免预氯化后产生大量三卤甲烷物质,同时臭氧可氧化许多小分子以及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成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使得水中因腐殖质引起的色、臭和味能被部分去除,改善后续工艺的混凝效果。臭氧预氧化处理黄浦江原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降低色度和紫外吸光度30%以上,降低铁、猛约20%,并可提高溶解氧40%

    应用高效澄清池等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尽可能降低浊度和耗氧量,减少后续活性炭处理工艺污染物负荷。高效澄清池与平流沉淀池相比,絮凝与澄清结合紧密,整体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澄清速率较高,斜管区上升流速可达20m/h;沉淀区域有较大的污泥浓缩空间,排泥水含固率不小于3%,可简化污泥处理系统;使用助凝剂,并采用污泥回流外循环,产生的矾花均匀、密实,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黄浦江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斜管区上升流速25m/h时,澄清池出水浊度基本小于1NTU,排泥含固率大于3%,最高可达10%以上。

    对于现有的平流沉淀池则应用活化硅酸助凝剂,改善混凝效果,降低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提高出水水质。活化硅酸处理黄浦江原水生产性应用表明:平流式沉淀池在混凝剂量一定时,投加活化硅酸助凝剂2.5g/m3(以SiO2计为0.85mg/L),沉淀池出水浊度可降低30%40%,混凝剂投加量至少降低25%,沉淀池的水处理量可增大10%15%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