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现场走访,并结合相关文献和试验分析,对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商业楼宇以及大专院校、居民小区三大类各16个、共48个建筑中水设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
(1)房地产开发商和专业环保公司正分别成为建筑中水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体,新建项目的中水工程在设计、施工、投入使用方面大多滞后于主体工程;
(2)各类中水设施的中水水源以优质杂排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为主,尤其是商业楼宇和大专院校,居住小区采用杂排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有所上升。
(3)调研的中水设施设计能力利用效率普遍不高,设计处理能力利用率平均为53%,低于50%的中水设施占到56.25%。由于入住率低、水量平衡系统设计不当、中水水源本身不稳定等原因,约一半受调研的居住小区中水设施存在原水水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存在大量补充自来水进入中水贮存池的现象
(4)大部分建筑中水设施均以生物处理作为主体处理工艺,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与混凝沉淀过滤的组合工艺较为普遍,但膜生物反应器等新型高效中水处理工艺也开始推广应用。以计量泵投加次氯酸钠溶液的是目前主要的消毒方式。建筑中水设施的通用设备主要为格栅、毛发聚集器、曝气机、提升泵等,专用设备则为过滤设备、消毒设备、一体化设备等。
(5)24个受调研中水设施的平均单位投资为3990元/(m3/d),虽有处理规模和处理工艺的差别,但商业楼宇和居住小区中水设施在主体工程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均未超过1%,平均为4.93‰,均摊在主体工程单位面积上的投资平均约18元,居住小区则几乎均未超过10元。各类中水设施平均运行成本为3.29元/m3,其中电费、药剂、人工、维修、折旧分别占到24.4%、6.2%、10.5%、3.1%和55.8%。
(6)写字楼和居民小区的中水设施均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大专院校由节水办(节能办或动力中心)负责管理,宾馆饭店则由工程部负责管理。超过半数的商业楼宇和住宅小区均由工程部门或物业部门的有关人员兼职对中水机房实行巡视,大专院校则均为中水设施设置了专门的岗位。但现有中水设施普遍缺乏对仪器仪表读数、设备检修情况以及水质监测数据等的详细记录,平均不到1/4的中水设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对部分水质和运行指标(如pH值、游离余氯、色度、沉降比等)进行监测并记录,水质监测目前仍是建筑中水回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7)对14个中水设施进行水质臭氧监测发现,总体上各设施最终出水达标率较高,但也有个别水质指标超标的现象。建筑中水设施的出水用途主要为冲厕、绿化、洗车、道路或场地浇洒以及景观水体、冷却系统和消防水池补水,回用概率分别为90%、60%、15%、17%、8%、4%、4%。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建筑中水回用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途径,与市政中水回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共同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建筑中水回用不但具有技术可行性,而且具有日益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经济可行性良好。
(2)为了更好地开展建筑中水回用工作,应加强立法工作,创建中水回用的法治环境,加快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推动投资及运营体制向多元化和企业化转变,并应对建筑中水明确定价,建立中水交易制度,扩大建筑中水的使用范围,以此保证投资者和运营者的回报和收益。
(3)应为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运营和中水的使用出台配套的经济鼓励和处罚政策。
(4)在将建筑中水回用纳入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同时,也应对建筑中水设施进行区域统筹规划,做到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应加强主体工程设计与中水工程设计的协调配合,加强对不同地区的各类用水单元进行详细的水量平衡测算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筑中水设施的设计规模。应推广高效、可靠、经济、适用的中水处理工艺,鼓励开发小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的中水处理装置。另外,应防止建筑中水处理站自身的二次污染问题。
(5)应明确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对中水工程土建部分的建设责任,对关键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认证,并应合理确定中水工程的验收时间,出台建筑中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市场准入监管、服务与水质监管、成本与价格监管在内的建筑中水设施运营监管政策,并设立具有健全职能的监管机构。
(7)应建立建筑中水回用的公众参与及社会监督体系,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消除公众对使用中水的顾虑,发展中水行业协会和中水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做好社会监督。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