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水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从改革开放时开始的。1980年在广州由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召开的第一次室内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上还没有关于中水技术交流的内容。到了1984才开始进入我国中水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1.技术引进消化、研究实验阶段
1984年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二次室内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会议交流有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的《日本中水技术》的文章。北京市政设计院的中水技术译文在情报网中也有交流,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邢建等人的中水试点工程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院内进行,有关文章的发表和北京市政研究所刘文棋进行的北京方庄小区的中水研究情况介绍都表明,当时的中水技术是处于日本中水技术的学习,工程技术设备引进、消化和工程应用试点研究的阶段。
主要技术特点是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和混凝、沉淀、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在这一工程方面的应用。当时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城建院的韩小青和江苏某厂共同在天坛宾馆浴室做了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浴废水回用的实验;为配合京西宾馆东楼的中水,总后勤部营房部设计师院在本院公共浴室做的混凝气浮法处理洗浴废水的中试等都表明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工艺已开始应用于工程之中。
2.中水工程设施建设实施阶段
1987.3在西安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技术交流会。冯振南结合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中水站设计论述的“中水及中水处理技术”、张延灿的“日本中水道技术概况”、孙玉林的“宾馆中水道设计”等论文大会交流并编入第一部建筑给水排水论文集《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随着中水技术进入工程实践的需要,会议决定编制《中水道设计导则》。但实践的进展比人们的预想还要快,《导则》还没有出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已经上级协会批准由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夏葆真负责编制CECS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北京1987京政发60号文颁发了《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第一个地方性有关中水的法规,这个以政府文件颁发的《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颁发后的一次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上,大家都认为政府的决心大,但技术准备不足。随着缺水形势的不断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表明北京政府的这个管理性文件颁发的正确性。相继深圳、大连等城市也颁发了《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中水设施建设开始进入依法实施的阶段。1991.8.3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颁发《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适时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但中水设施的建设在全国是很不平衡的,深圳起步虽早,但走了曲折的路,更多的地方还是因缺水的情况不同对缺水和水污染的形势及污废水资源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不力。而在缺水严重的北京,中水设施建设和相应技术的发展就很快。
这个阶段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各种处理工艺和处理方法都在实际工程应用得到检验,如北京市政院的混凝双滤(砂滤、活性炭滤)、北京建筑设计院的一些工程中的生物转盘法、臭氧氧化法,人力和万候公司做的膜滤等都在实际工程中检验。这期间应用技术研究较多,如北京市节水办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北京市中水工程的调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分析了工程的经济技术状况。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中水应用技术研究,逐渐形成和丰富了几个版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中水部分,使中水技术成为工程应用技术的一部分。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