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8年2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设计。乡村成为了环保领域的新蓝海。
截止到2015年我国有6.076亿农村人口,分布在270多万个自然村,每年产生污水量达100亿吨左右。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仍有大部分的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相比于目前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任重而道远。
村镇污水处理现状
村镇污水厂建设缓慢,多数污水厂“建而不用”。
据悉,从2008年开始,国家提出并实施“以奖促治”政策,2011-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政府资金的推动之下,建制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快速发展。
作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中重要的配套设施,排水管线建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2007年的87550千米上升至2015年的158288千米,增长约81%。对比发现,排水管网的建成速度要低于污水处理厂建成速度。所以,排水管网不足是导致目前污水处理厂出现“建而不用”现象,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乡村污水处理装置成主力,且单体规模有扩大趋势。
到2015年,全国乡污水处理装置为1288个,处理能力达到29.835万立方米/日。对比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乡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处理装置的个数却没有较大变化。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近两年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装置技术发展较快,单个装置的处理能力和服务人口比例显著提高;二、 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提升了原有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
虽然目前乡村人口有集中化趋势,但在大多数地区人口集中程度和总规模相比城镇而言仍比较低,分散式处理装置仍将是未来乡村污水处理的主要模式。
村镇污水处理的商业模式
我国对农村污水的处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为起步萌芽阶段,该阶段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并期望通过政策的制定引导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建设部、环保部重点出台了5项政策措施。2008-2015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政策探讨、资金配套和示范建设,主要表现为2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相关政策配套。2015之后为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政策及机制完善、大力推进和区域综合服务。
村镇污水处理PPP有两个发展趋势:“打捆”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厂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城镇化需求的加速对农村和小城镇的水环境治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村镇污水ppp有以下两个特点:
01
“打捆”方式更适合于村镇PPP项目
农村污水处理规模很小,从管理方面考虑,如果每个村有单独的公司来运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时间效率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此,农村小城镇PPP模式更倾向于打捆的方式来实施。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