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硅壳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处理技术

时间:2008-06-11 来源:南京嘉庆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陈华华

资料来源:南京嘉庆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在我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近年来,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数量相对减少,而中小型污水厂则越来越多。如何搞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是近几年许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南京嘉庆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出的硅壳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可行性及在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优势,以供大家参考。

Abstract:

关 键 字:硅壳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处理技术

 

四、A/O+硅藻土工艺简介

        A/O+硅藻精土强化新工艺是利用硅藻土处理技术对传统A/O工艺的改进。用硅藻土处理池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首先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了占地和投资;其次,该工艺不仅发挥了硅藻土对污染物的吸附、絮凝、过滤去除作用,还充分发挥了微生物载体的作用,提高生化处理效率,减少生化停留时间及构筑物体积。与传统的A/O工艺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此外,该工艺技术在污水处理中还有以下特征:

1、根据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越高,则所需的反应时间越短,所需的反应器容积越小,从而利于降低处理设施的工程投资和造价。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其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以MLSS表示)一般在30004000mg/L,且处于完全混合的悬浮生长状态,因而当负荷提高或浓度过高后将造成生物量的流失问题或泥水分离困难而严重影响处理出水水质。而当采用A/O接触氧化+硅藻精土强化处理技术后,反应器中的微生物浓度将大大提高。由于微生物以附着形式在载体表面生长,其生物量浓度可达到2100030000mg/L。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710倍。

2、硅藻精土固定化微生物由于其生长在不溶性载体表面,其密度远较水大,且微生物处于高度密集状态,因而易于与水分离,利于微生物的截留和重复利用,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的分离,大大简化了传统工艺中所需的污泥回流和沉淀分离设备,并大大减少处理出水中SS的浓度,利于提高出水水质。

    固定化微生物良好的固液分离性能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还使得反应器保持高浓度低生长速率的微生物成为可能。如硝化菌属于增殖速度较低的微生物,达到较高的浓度不仅需要严格控制进水基质的营养比例,同时还要控制足够的污泥龄。若采用固定化方法将其固定,则可大大降低其流失量,同时依靠载体表面提供其足够的对数增长期,从而利于其富集生长。

3、通过这种方法固定化的微生物,由于其高度密集以及被硅藻精土粒子所覆盖,因而当含有毒有害物的污水与之接触时,由于高度密集的强抵抗能力及覆盖物的阻挡作用,削弱了有毒有害物对微生物的冲击作用,使反应器工艺运行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其典型的工艺流程见下图

 

A/O+硅藻精土新工艺流程框图

    传统的A/O工艺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划分为厌氧区和好氧区,只设一个终沉池,碳源物质由污水提供,既节省了外加药剂,又利用了反硝化过程去除了一部分污水中的有机物,节省了能耗。虽然A/O工艺在去除有机物的时候能一定程度上去除磷氮,但很难同时取得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而且反应池容积较大,投资费用较高。而当A/O工艺与硅藻精土结合成一个组合工艺,就弥补了双方的不足。

    本工艺中A/O段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h左右,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0h左右。好氧池一般采用接触氧化工艺或生物浮动床工艺。

       A/O+硅藻精土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1)厌氧池:

水力停留时间:2.3h左右

2)好氧池:

污泥浓度:8000mg/L(包括悬浮污泥和填料附着的微生物)

污泥负荷:0.32kgBOD5/kgMLSS·d

水力停留时间:5.0h左右

气水比:101

最低设计温度:13℃

混合液回流比R200

3)硅藻土处理池:

水力负荷:1.33m3/m2.hr

水力停留时间:2.33~2.50hr

硅藻土投加量:2050mg/L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