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软核硬壳球形滤料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的实验研究

时间:2008-06-12 来源: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作者:戴长虹,吴然然

资料来源: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摘  要:本文以新研制开发的软核硬壳球形滤料为生物滤料,进行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该滤料的挂膜情况,探讨了不同的气水比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Abstract:

关 键 字:滤料;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气水比

 

    本实验中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上向流设计,污水和空气均由下部进入、顶部出流。污水经水泵泵入高位水箱,水箱内设一浮球阀控制水泵的开与关,为恒位水箱;高位水箱出水管接滤池的进水口,滤池进水流量由闸阀调节,每天用量筒和秒表校核水流量4次。空气由气泵鼓入,通过设在滤池底部的曝气头均匀进入滤池予以充氧曝气。反冲洗时,关闭进水阀门,开启反冲洗阀门,流量由转子流量计计量,反冲洗水由滤池底部进入,与此同时调解气体流量计控制空气流量,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反冲洗出水经反冲洗出水管流出。反冲洗完毕后,再重新开启进水阀门开始滤池下一个周期的正常工作。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挂膜

    本实验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采用接种挂膜的方式,即先接种活性污泥然后再进行连续流培养的方式。实验所用接种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首先将取来的接种污泥与待处理的生活污水按1:2的比例混合,然后将其注入装有滤料的生物滤池中进行闷曝,保持曝气量20L/h。每天要停1-2小时的曝气,以排出部分上清液,再添加适量的生活污水。这样连续闷曝2天后改为小流量进水,保持气水比在7:1-10:1之间。系统连续运行5天左右可发现滤池下部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的絮体,显微镜观察发现有草履虫、蓝藻、钟虫和大量的丝状菌等微生物。挂膜期间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在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60%以上时,认为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结束。实验结果见图34

3 挂膜期间COD浓度及去除率的变化

4 挂膜期间氨氮浓度及去除率的变化

3.2气水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