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节能生态型乡村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时间:2008-06-12 来源: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作者:黄炳彬 何春利 吴敬东 叶芝菡 易作明 常国梁

资料来源: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特点基础上,综合运用水解沉淀池、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技术,提出了七套适宜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节能生态型乡村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特点,将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关 键 字:节能;生态;乡村;污水处理;湿地;渗滤净化

 

    厌氧反硝化技术:有机氮、氨氮经氧化转化成无机氮后,仅完成脱氮的一个环节,通过反硝化将氮素最终转化为气态氮回归大气才能得到完整的脱氮效果。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理想方案,选择适宜的生物填料以促进微生物繁殖及流态控制是重点。当前热门研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控制减少中间反应环节,也可达到节能高效目的。

    吸附除磷技术:采用絮凝剂进行除磷,操作复杂,投资大;选择适宜的生物富聚、物理过滤、填料吸附等措施更为经济。

3、生态节能型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模式

    利用2中分析的各种技术措施,结合污染净化理论,可组合获得多种节能生态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模式。

    前处理工艺:厌氧水解沉淀池是一种理想的节能前处理工艺,可适应高浓度污水,通过结构设计,可达到沉淀过滤悬浮物、调蓄均化波动来水、利用生物填料促进有机质水解等作用,且剩余污泥量少,管理简单。对后续工艺具有良好的减负和沉淀过滤作用。厌氧水解沉淀池还可考虑与无土栽培结合,利用浮床技术实现池面经济作物种植。或与沼气池结合。

强化净化工艺:

1)梯级跌水曝气潜流湿地模式

    水平流或垂流湿地单纯靠植物输氧,其输氧能力有限,难于满足污水耗氧需求,利用水位势能,通过分散水流滴落,充分与空气掺混,同时利用粒料表面积加强水与空气接触,达到充氧目的。

    潜流湿地内填料表面微生物是湿地水质净化的主力,富氧来水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氨氮等得到有效氧化,湿地单元后端多处于厌氧状态,则有利于厌氧反硝化,污染物浓度大时尚需采用多级湿地单元,有效促进碳、氮的脱除。

    湿地内植物则通过发达的根系,为各种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通过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效果。一般而言,通过湿地植物吸收的污染物量占来水总污染物量的比例非常有限。

    一种湿地填料要兼顾碳、氮、磷的同步高效大水量祛除一般存在较大困难,根据不同污染物在不同环节选择不同填料是适宜的。

2)表流湿地+潜流(垂流或水平)湿地模式

    可根据场地、资金、出水要求、景观等条件,设计以表流湿地为主或以潜流湿地为主。前者具有投资省,生态景观效果好,但需较大占地面积;后者投资相对增加,但占地面积可显著缩小。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