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技术应用

时间:2008-06-16 来源: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胡细全 陈美杉 陈俊 汤舜旸 杨早

资料来源: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所讨论的“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但有别于通常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采用木炭等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加工制成填料组成填料床,处理城镇污水后的出水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其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5%90%以上。

Abstract:

关 键 字: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脱氮;除磷;填料;深度处理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脱氮;除磷;填料;深度处理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简介

湖北省位于古云梦大泽之地,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号。武汉市地处江南水乡,有“百湖之市”之美誉。如武汉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全国有名的自然风景游览区。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湖泊水体不断萎缩和遭受污染,城中湖泊基本都陷入劣Ⅴ类范围,出现了“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尴尬局面,水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武汉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为了保护已无纳污容量的城中湖泊,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后必须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甚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才能排入湖中。为了迎接挑战,我公司从大自然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中得到启发,针对中国国情进行研发,并得到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湖北大学等环保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合作。采用本地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营造完整地生物食物链群,开发出具有优异净化效果的脱氮除磷效率的“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黄家湖畔的“湖北中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青菱湖湖畔的“红霞村还建新村”和东湖湖畔的“东湖宾馆百花湖”等一批样板示范工程,出水的主要指标分别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模仿大自然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的自净功能,利用自然生物净化的原理,采用天然材料制成具有自净功能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等多种介质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通过特殊的曝气系统在填料床中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交替的环境,达到硝化、反硝化和除磷的目的,从而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本技术将污水中的微生物菌群一次性引入到生物池内,在池内的不饱和炭脱氮除磷材料等固定床上迅速形成优势菌群生物膜,利用微生物菌群(生物膜)的新陈代谢作用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之转化成为稳定的无害化物质,达到净化水质之目的。为了保证整套处理系统正常、有序、稳定,整个过程厌氧污泥不回流,好氧生化后的混合液也不回流,与常规的脱氮除磷技术完全不同,但净化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ST代表standard(标准),第一个C代表combination(组合),第二个C代表charcoal(),全文意即标准化组合的、以不饱和炭生物滤池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图1“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的主体工艺流程图。

根据需处理对象的水质种类和设定出水水质的不同,可将各基本处理单元优化组合,不仅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还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而达到不同处理效果并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特点:

1、将生物氧化和过滤结合在一起,池体结构可根据来水浓度和出水要求的不同,自由拆分组合,为进水水量波动留下足够的前置空间。

该工艺流程中有“A2”池,但不同于A2/O法中的“A”池,采用的是厌氧滤池形式。厌氧滤池填充了除磷材料和厌氧填料,能有效地保持厌氧池内的污泥浓度,防止厌氧污泥流失。因此,当具有较高有机污染负荷的工业污水进入本系统时,池内厌氧污泥能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使有机污染物在厌氧池停留至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逐步降解,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该工艺流程中也有“O”池,但不同于A2/O法中的“O”池,采用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池形式,基于淹没式生物膜法工艺原理。

生化池曝气图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