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家 >> 人物访谈 >> 

宋兰合:别让供水水质全面达标成为 “皇帝的新装”

时间:2010-06-29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作者:胡菊红

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一直是政府和广大居民关注的重点,但是城市供水的系列问题导致饮用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水系统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宋兰合。尽管宋兰合主任近期一直在各地进行调研工作,他仍就目前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行了分析,也就如何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了独到的意见……

记者:您如何看待城市供水水质的现状?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标准规定的全部106项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现距要求的时限只有2年时间。但是,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监管缺位、应急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如故,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非但没有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提高,反而在绝大多数地区有所下降,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缺位。如果现在还不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断然措施,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只能是21世纪新版“皇帝的新装”。

记者:您能否具体分析一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1:公共供水工艺落后,设施老化。2006年12月,国家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指标由其前85标准的35项猛增到106项,其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毒理学指标增加了59项。目前,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供水厂中,具有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不到2%,约73%的水厂为常规处理工艺,另有约25%的水厂甚至仍然采用简易处理工艺。针对重金属和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常规工艺和简易工艺无能为力。

多年以来,城市供水行业整体上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以供水企业为主体的供水设施投资体制导致供水设施失修问题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是供水管网。据统计,目前约有6万多公里的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由此导致饮用水浊度升高、细菌繁殖和消毒副产物超标。

问题2:自备井管理混乱,水质堪忧。作为公共供水能力严重不足时期的一项补充性措施,自建设施供水在保障城市供水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的设施能力分别约占70%和30%,服务人口分别为90%和10%左右。根据调查统计,自建设施供水中地表水厂供水能力占近50%、自备井供水能力占50%强,其中自备井供水能力超过了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但根据部分城市反映的情况,自备井的实际运行数量约为登记数量的3倍左右。据抽查,自备井供水多数没有消毒措施,约50%存在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超标问题。

问题3:二次供水责任不清,污染严重。在每个大中城市,以屋顶水箱、水池为主的二次供水设施都有几千套,这些数量众多的供水设施产权复杂、管理方式多样,由于建造技术、建设材料、池体容积等方面的技术缺陷,加上运行管理不善,清洗、消毒不及时,消毒剂余量不达标现象普遍,约20%二次供水存在比较严重的微生物、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指标超标问题。对于地下式或半埋式二次供水设施,污水渗入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也有所发生。

记者:您认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挑战1:水源污染,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约50%的地表水源和20%的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达不到供水水源相关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工业布局,特别是化工石化企业布局不合理,众多工业企业分布在江河湖库附近,造成水源水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近年来水环境污染事故平均两天到三天即发生一起。

根据相关研究和国外经验教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即使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环境污染负荷仍呈增加之势;即使污染源得到控制,水环境的恢复,特别是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环境的恢复,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