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但为何今年的灾情尤为受到关注与重视?
胡铁松:因为今年的“旱涝急转”不纯粹是天气气候的原因。围湖垦殖是造成“天晴三天有旱情、落雨三天发涝灾”的最突出的人为因素。可以试想,湖泊的库容越大,来洪水时可引江入库的水量越多,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压力越小;上游来水偏少时,湖泊库容越大可用的农田灌溉水量便越多。
但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江汉平原历史上一直是“四湖”,由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组成,但其中的三湖、白露湖因围湖垦殖已接近消失。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水面率(水面积同区域内总面积的比例)已经从1940年的25%降到了2000年的不足10%,洪湖的缩水面积更超过三分之一。
湖泊大量消失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长江行洪、蓄洪能力的削弱,筑堤抗洪成为唯一可行的应急方式,以及在流域上游兴建水库调蓄洪水。但是,湖泊对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平原地区的水资源调蓄的重要作用,是在流域上游建再多的水库调蓄不能替代的。
记者:湖泊水面率萎缩与用水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取水用水之争。这类争水事件是否会随着主汛期的到来而有所缓解呢?
胡铁松:现实情况恰好相反。
一旦上游来水增大,由于湖泊面积萎缩,蓄水能力下降,下游诱发涝灾的几率就增大。比如1999年,洪湖水位非常高,又连下暴雨,很多村组为了保种植棉花芝麻的旱田,就用排田泵站把水往外抽,导致洪湖围堤告急,最后不得不拉闸断电强行叫停各村组泵站抽水。
还有更甚者。洪涝灾害发生时,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方设法为减轻防洪压力,降低受灾损失而出现的跨区域排水水事纠纷。比如,河南商丘市宋集镇地处豫皖两省的接合部,南邻亳州,西接鹿邑,被称为商丘市的南大门。多年来,由于地势较低,每逢汛期来临,宋集镇和安徽亳州市芦庙镇交界处就会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沿洪山庙沟排向下游亳州地界。亳州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允许宋集镇群众往下游排水,致使积水无法排出,形成水患,大面积农作物被淹死,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为此,两地群众积怨甚久,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