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夏日来临,雨水增多,中国很多城市下了暴雨,有些地区甚至下了冰雹。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是一个挑战。在城市排水防涝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Kristina N. Katich:中国最明显的一大问题是大多数城市只有小型或者管道排水系统。在许多国家,雨水系统通常包括小型系统和大型系统。小型系统用于应对不密集的雨水,设计应对2到10年一遇的暴雨。小型系统通常包括地下管道和沟渠。另一方面,大型系统用于应对严重的暴雨,设计应对50到100年一遇的暴雨。大型系统通常包括旁路通道,绿化带和道路,用来处理超过小型排水系统处理能力的径流。2012年,亚洲开发银行和住建部支持的一项中国城市雨水管理研究表明,这是中国城市最薄弱的问题之一(http://www.adb.org/projects/45512-001/main)。这项研究找出了一些优秀城市示例,例如亚洲的吉隆坡,以及一些西方城市。
在吉隆坡,一个“智能通道”被用作多种用途。通道是直径为12米的三层结构。最底层用于通常降水时的径流排放。中间层平时用于交通,在暴雨的时候,会关闭交通,改为排水通道;设计应对5年以上一遇的暴雨。在特大暴雨的时候,最上层以及整个通道会关闭交通,完全用于排水。
来源: http://www.tunnelvisions.eu/projects/nieuwe-pagina/
中国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法规,将改进并鼓励城市排水和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并且引进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最近在雨水管理方面,是否出现了新的材料、设备、最新科技产品,能够大大提升雨水管理的效率?
Kristina N. Katich:雨水管理最明显的技术更新可以从透水路面的演变看出来。过去的几年,这一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过去,透水路面意味着铺石头或路砖的时候,留有空隙,让水可以渗入。这种办法在小范围内有效。现在,许多透水路面更复杂,有多层,不仅吸收水,而且过滤,导向附近的沼泽或者水道,因此减少了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负担。透水路面种类和复杂程度不同,给开发人员和管理者在预算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的更多的选择。透水路面可以减少径流,防止水体淤积,控制污染物,同时可以和铺装地区的树木共存。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最后,请问您对有志于从事雨水管理领域的人员有哪些建议?或者您有哪些话想对中国读者说?
Kristina N. Katich:对任何有志于从事雨水管理,以及中国的读者,我鼓励他们在低影响开发以及基于自然的城市排水解决方案方面学习。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更频繁更密集的降雨,将会超过亚洲城市现有的已疲于应对的降雨量。哪怕城市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个人依然有能力通过参与雨水收集、绿色屋顶、低仰角绿化带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多个个体的贡献将会在城市防洪中发挥重大作用。
我们感谢Kristina N. Katich和我们分享雨水管理领域的经验和看法,首尔的昌溪川项目、鹿特丹的Benthemplein水上广场、吉隆坡的“智能通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进的透水路面设计,正印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变着城市雨水管理与规划的未来。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加上我们无数雨水管理领域内孜孜以求的工作者,相信我们的雨水管理会做得更好,相信我们的城市会更好。
附:Kristina N. Katich《推进中国城市雨水管理》发言PPT:
http://www.chinacitywater.org/rdzt/huiyizhuanti/10thshuihui/information/95011.shtml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