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池
(1)定期查看池内水泵、液位计等是否正常运行,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更换;
(2)对于调节池存在池体破损、渗漏,池内污水溢流问题,应及时上报业主,让业主联系施工方尽早修复到位。对调节池体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时,应重建;
(3)定期查看调节池水面漂浮物情况,及时使用专业打捞工具清理漂浮物、沉砂;清理出的漂浮物和沉砂应妥善处置,宜纳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统一处置;
(4)定期查看调节池底积泥情况,及时使用专业清淤工具进行清淤,必要时可使用吸污车等工具。底泥宜纳入污泥处理体系统一处理;
(5)对存在故障的提升泵、液位计等设备与仪表应及时进行修复,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更换备用设备与仪表;无备用设备与仪表时,应及时报备、采购。
6.2 生物处理单元常见问题及处理
6.2.1 生物处理单元常见问题
(1)生物处理单元防护盖损坏、池体渗漏、防腐层脱落;
(2)部分管网重点部位未采取保温措施;
(3)池内微孔曝气头损坏;
(4)各处理单元存在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未合理安排清掏;
(5)进水存在大量油污或特殊废水进入;
(6)MBR池曝气不足、膜丝断裂、出水浑浊;
(7)污泥沉降比过大或者污泥浓度过高,影响生化系统;
(8)检查孔及其它附属井口盖板的密封性和牢固度存在问题;
(9)开启检查孔和池盖未设立安全警示标识;
(10)风机消声器消声材料及导叶的调节装置出现腐蚀、老化、脱落;
(11)风机的润滑系统、自控系统、供电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保护系统、管路闸门、减震隔音系统等出现损坏故障;
(12)填料结块、脱落及破碎等问题;
(13)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损坏、渗油漏油等问题。
6.2.2 厌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检查生物处理单元池所属检查孔、人孔及其它附属井口是否加盖,检查盖板的密闭性和牢固度,防止人畜跌入。发现盖板上有垃圾、污物、杂物等应及时清理,破损的应及时维修、更换。
(2)厌氧消化池污泥应每年清掏或排泥一次:清掏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应注意保留池容30%左右的料液,不宜在冬季进行清掏或排泥。
(3)定期观察进水水质、水量是否异常。如有水质发黑、出现泡沫、出现异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上报职能部门,定期取样检测进、出水的水质指标。
6.2.3 兼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查看检查口井盖、防坠网,缺失和破损的应及时维修、更换;池体轻微渗漏、破损应及时维修。
(2)定期查看生物填料情况、运行4年以上或固定式生物填料脱落的填料应及时清理,塌陷的填料应及时更换。
(3)兼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为7-14小时。
(4)开展清掏、维修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技术导则(试行)》中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作业,严禁在池边或井边使用明火。
6.2.4 好氧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或不定期巡检进水水量、水质,针对进水量过大或过小,污水的颜色、气味、浊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检测好氧池溶解氧,确保曝气时间足够,溶解氧宜保持在2-4mg/L,冬季温度过低时,应适当增加曝气。
(3)观察好氧池的填料有无脱落、是否堵塞,发现填料脱落、断裂应及时更换补充;发现堵塞,可增加曝气量或加大回流水量,以冲刷生物膜,减少生物膜的厚度。
(4)定期对好氧池常规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项目为水温、 pH、溶解氧(DO)、污泥沉降比(SV30)、污泥浓度(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泥龄等。
(5)定期检查搅拌、消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外排泵等设备运行状况,如发现异常、故障,应及时保养、维修。
(6)每三个月一次检查风机的润滑系统、自控系统、供电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保护系统、管路闸门、减震隔音系统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不正常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7)每月至少一次检测好氧池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浓度,当二沉池出现浮泥现象时,应及时排泥。
(8)风机消声器消声材料及导叶的调节装置出现腐蚀、老化、脱落现象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9)应每月一次检查采用生物膜法的好氧池填料有无结块、脱落、破碎等情况,如有则及时进行清理和补加。
(10)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使用半年后,应检查密封和润滑状况,有无渗油漏油,必要时更换机械密封件。
6.2.5 MBR膜处理设施问题处理
(1)定期检查膜间压差,及时进行模组水洗或药物清洗。当跨膜压差升高很快时,应尽早进行药物清洗,膜组件清洗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对MBR膜出现断丝、膜破损、老化等问题,应及时打结维修或更换,确保出水水质稳定。
(3)及时调整MBR膜系统曝气,进出水、污泥外排等设备故障和问题应及时维修,必要时对损毁设备进行更换。
(4)定期排出剩余污泥,维持污泥浓度在7000~18000mg/L。
(5)考虑到MBR膜设备复杂性,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具体MBR技术手册严格执行。
6.3 生态处理单元常见问题及处理
6.3.1 生态处理单元常见问题
(1)填料堵塞、出水滞留,水质发黑发臭;
(2)水生植物及周边绿化植物群落密度下降,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枯死、冻死;
(3)人工湿地池体渗漏问题;
(4)种植不符合设计的其他植物等,影响日常运维工作;
6.3.2 问题处理
(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等生态处理单元不出现进水端雍水和出水端淹没现象。及时对造成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系统堵塞的杂物进行清除,适时更换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前端区域的基质或填料。
(2)定期对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等生态处理单元内杂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其他植物以及植物残体进行清理,对于杂草与病虫害进行生态方法处理,禁止使用农药。根据季节与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对人工湿地的植物进行补种或刈割。
(2)定期观察进、出水水量,判断人工湿地是否存在渗漏与地下水渗入问题。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冬季时可采用在人工湿地或生态滤池地表覆盖秸秆、芦苇等方式进行防寒处理。
(4)人工湿地设施其他未尽要求应按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执行。
6.4 出水水质常见问题及处理
6.4.1 出水水质常见问题
出水水质浑浊、有异味和颜色,水质超标。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共7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