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地方水务 >> 

江苏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0-08-18 11:43:28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作者:

七、健全信用体系

(十七)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落实国家政务诚信建设要求,将地方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归集至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逐步公开。

(十八)加快企事业单位信用建设。深化公开透明、自动评价、实时滚动的排污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拓展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领域信用监管,建立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落实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对守信企事业单位加大联合激励力度。依据国家要求,推进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

八、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十九)加快地方立法。加快修订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推进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等立法进程,出台《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逐步完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规章。

(二十)完善地方标准。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瓶颈为重点,研究制(修)订一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环境管理规范、环境工程规范等地方标准,建立支撑适用、协同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制订企业(污染源)全过程环境管理规范,做好现行生态环境标准复审及修订、废止工作。鼓励开展各类涉及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制度。

(二十一)加大财税支持。制订生态环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建立稳定的省与市县生态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订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健全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落实好现行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二)完善金融扶持。加快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做大环保类基金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支持市县在省下达的本地区政府专项债务额度内申请发行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施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奖励、绿色担保奖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

九、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二十三)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形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空白区、污水直排口,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维护、一体化推进。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园区,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供热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确保全部实现达标规范运行、渗滤液安全处置。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尽快建成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置设施。支持“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打造固体废物管理“区域样板”。

(二十四)提升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能力。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提高园区规划建设、安全监管、污染防治、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等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控制,加快形成满足实际处置需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加强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风险企业、化工园区应急处置救援队伍,高标准配备物资装备。

(二十五)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推动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优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清洁能源产业化工程,有序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供给,逐步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加大天然气输储规模,着力推进省沿海液化天然气基地及输气管道建设,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多元、运行高效的输气管网系统。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十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省市县三级联网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形成与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相匹配的支撑能力。建设完善遥感监测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及无人机综合管控网络,强化重要生态空间的监控监管。完善监测监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强化监测监控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整合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海洋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核与辐射安全等基础数据库,建设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推动环境信息统一发布。

(二十七)提升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研究,制订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推出一批符合现代环境治理需求的科研成果。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示范,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改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等研究,形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围绕污染物协同控制、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太湖治理等重大科技需求,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合作机制,加快培育实用型环保人才。

(二十八)提升基层基础能力。落实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确保责有人负、事有人干。严格落实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责任。

(二十九)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措施、机制集成改革,健全会商、联动机制,帮助企业减负担、降成本。统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污染防治难题与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完善环保技术帮扶机制,对重大项目落实“一企一策”。关注民生环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推进机制、督查机制,确保本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地见效,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2020年7月28日印发

上一页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水世界社区,让水处理更简单!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